正文 第84章 葵丘會盟安周室(1)(2 / 3)

第三天,管仲看到魯侯申、宋公禦說、陳侯杵臼、衛侯毀、曹伯昭公班及許國新侯都到了,便建議齊桓公開始。齊侯不急地說:鄭伯姬踕可是個重要的人物,少他不行吧!

管仲暗示道:鄭伯遲一點,一定是路上耽擱,還是先議起來,邊議邊等吧。

齊桓公明白這話裏有意思,也就順他的話對大家說話,適時把太子鄭隆重推出。

太子鄭一出場,各諸侯都施禮請安。太子鄭事先經管仲調教了一番,明白這場戲演得好壞,關係到自己能不能登基做周朝的王權接班人,自然是傾注了全部心血進行“排練”!

太子鄭一把鼻涕一把淚,把事先編好的激情文章,演繹得淋漓盡致。諸侯群情激憤,但是,畢竟諸侯都有自己的考慮,覺得摻和天子家的私事總是不好,萬一真是王子帶執政,日後的小鞋穿起來可是難脫的!幹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關鍵時刻,管仲暗示齊桓公讓大家重溫姬閬當年上台的故事。齊桓公就不客氣了,他大聲疾呼道:當年鄭侯能夠將他姬閬扶上位,我們為什麼不能?

管仲插嘴道:華夏之中國,之所以能為中國,乃以有父子君臣之大倫,一失則成夷狄矣。齊侯約請會盟首止,絕非齊之私利,乃不願再見釐王胡齊五年(前677)故事。

諸侯原本也是看風向使舵,見管仲如此說,便有大膽的問:我們組織聯軍去討伐,兵入成周,那是什麼行為啊?

管仲代齊桓公回答大家:我們不派兵,不組織聯軍。天子廢太子立幼的事隻是太子現在到這裏來告訴我們,還沒形成事實,沒形成的事,都不能作為正式的借口。如果我們動兵,那是犯上,萬萬不可!

諸侯都覺得有道理,便問良策。

管仲:我們要會盟成書,以書呈天子戒勉。

宋公禦說:曆史上有先例嗎?

陳侯杵臼附和道:曆史上有的事,我們可以做。沒有的,那就要慎重。

管仲:當年商湯王履死後,伊尹輔商曆經外丙、仲壬兩朝,後又做了湯的長孫太甲的師保。“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1]

管仲從懷裏拿出事先擬好的會盟上天子書,將會盟的原因一一敘說詳盡,其最重要的就是請周天子姬閬遵循周禮,切不可廢長立幼,喪失天子在天下諸侯麵前的威望!大家聽完久久無語,旋即擊掌齊呼:好!不動幹戈,以理服人,齊相此舉,開天下大事之先河。

這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八月,在首止一家客棧裏發生的故事。

諸侯一一在這份上天子書上畫押。交到齊桓公手上時,有人說了一句:還少鄭伯姬踕!

管仲明白這話裏的意思,故意激將齊桓公說:是啊!如果沒有鄭伯的簽字,分量少一半。

齊桓公問:依各位怎麼辦?

諸侯都在會盟書上簽字畫押過了,個個都想早點退出這是非之地,故不約而同地表示:鄭伯姬踕那點小事,還是齊侯你自己看著辦吧!

管仲趕緊暗中拉拉齊桓公的衣袖,對大家表示感謝,送客。

鄭文公姬踕回到國內,大夫孔叔知道後,對他說:這樣的事不好啊!國君的行為是不可以隨便的,輕則失親,引發患難啊!

八國會盟書上,隻有七國的簽約,明顯不全。怎麼辦?管仲決定親率一支隊伍前往鄭國交涉。管仲做事縝密細致,他已經得到消息,鄭文公回國後遭遇眾臣不滿,立刻派人私下帶禮前往鄭國拜見孔叔,希望能夠成全首止會盟八國盟約上的事。孔叔一口答應。

得到了孔叔的認可,管仲帶陳完前往,甯戚率一支千人隊伍隨從。這個隊伍裏秘密地藏著一個人,那就是周朝太子姬鄭。

到了新鄭城外,管仲安營紮寨,然後向鄭文公送函,告訴他:齊師前來問責你逃避首止會盟一事,請你作出回複!這是前遣,聯軍在後麵。

鄭文公問大臣:誰願意代表我先去城外與管仲見麵?

眾臣中無人敢與管仲見麵,隻有孔叔勉強答應可以一試。鄭文公便命孔叔代表自己前往。這私下已經說好的事,自然在客棧裏要來一場“演出”,是給孔叔的隨從們看的,回去好對鄭文公交代。果然,鄭文公感覺孔叔帶回來的消息對自己與鄭國沒多少危害,便選個好日子前往管仲下榻的客棧裏補簽了字。管仲見首止會盟有了一個圓滿結果,很是高興,告訴鄭伯姬踕:周天子家的事,說好管也真好管,我可以說,就憑這書,太子鄭的屁股就不用挪席換座啦!

鄭文公聽他這麼說,心裏懊悔不迭,連連怪自己亂聽人話,以致得罪了齊伯與相國。管仲知道此是用人拉人心之際,也就多多給他灌足米糊湯,不讓他再倒向楚。並告訴他:以後齊侯有什麼事,都會喊上你的。太子鄭幾次想出來與鄭文公見麵,因為管仲事先有話,你太子的行動屬於最高機密,不能外泄,否則性命攸關!太子鄭隻好聽任管仲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