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諸侯不大相信,還是議論紛紛,有的提出要不要備大量糧草,好作長遠準備。管仲胸有成竹地告訴大家:不出一月,勝利返回。各國諸侯仍然半信半疑。
楚成王任命子文為大將,鎮守漢南,準備乘聯軍渡漢水之際,伏擊聯軍。時過數日,不見動靜。細作報聯軍屯兵陘山後便不再動作,子文著急起來。依他看,聯軍的後路通達,糧草運輸充足,加之齊國富足,駐上數年與楚相抗也是可以的。如此一來,楚國軍心必會大動!他趕緊將這一情況稟報楚成王,商量一個周全方法。商來議去,最後還是派屈完前去談判。
屈完來到陘山拜見聯軍統帥齊桓公。
管仲事先告訴齊桓公,若楚國來人談判,先讓他參觀各諸侯國軍勢,以勢先鎮住他們。屈完到後,各諸侯國擺出陣勢,兵術操練熱火朝天,屈完看得心驚肉跳。接著,設大宴款待屈完,八國諸侯家家都是武將相陪,肆酒虐意,盡情戲耍屈完。屈完是位極有耐力的人,他不想把命丟在這裏,忍著。酒酣之餘,武將上場,準備借舞劍滅了屈完。管仲暗使大家就此住手。齊桓公也不與屈完談判,稱酒喝多了,改日再說,說完拂袖而去,大家紛紛離開。偌大的場子上,隻有屈完一人。許久,管仲過來代表諸侯聯軍送屈完去休息。屈完躺在榻上,左思右想不對勁,悄悄溜出奔楚營而去。
消息報到中帳,管仲對齊桓公笑道:成也。
果然,屈完再次出現時,態度又軟了許多。屈完說:敝國因不向周天子進貢而招致諸侯聯軍征討,寡君已經知罪,不如言和撤兵,化幹戈為玉帛?
齊桓公沒有立刻應允,而是借口與諸侯相商,這又吊足了屈完的胃口,使他連夜派人回去討楚成王的意思。楚成王聽從眾謀臣之意,麵對強兵,示弱不怕,蓄力以備後用。楚成王授意屈完可再讓步雲雲。屈完得楚成王授意,再與齊桓公會談。
屈完對齊桓公說:來硬的,楚也不是孬種,我們用方城山作為城牆,大江漢水作為護城河,跟你們拚了。今你講道理,寡君也授意下臣與貴聯軍簽約。
齊桓公順勢下台階,答應屈完將聯軍退至召陵(今河南郾城東),並命人搭起祭台,舉行盟誓。齊桓公執牛耳為盟主,管仲為司儀,屈完代表楚成王與中原列國諸侯盟主齊侯訂立盟約。儀式完畢後,屈完向齊桓公和管仲致謝告別,管仲私下要求屈完,請楚國把鄭將聃伯放回。屈完也代表蔡穆侯向齊桓公道了歉,以後再不提蔡姬之事。
屈完回報楚成王後,楚成王命人準備八車禮物,犒勞八國諸侯。又準備菁茅(即三脊茅、苞茅)、金帛十餘車,送到洛陽,向周天子進貢。
管仲下令撤兵回國。
途中鄭文公問叔詹:楚國的罪狀,本來以僭號稱王最為嚴重,而管仲卻僅僅以其不能進貢幾車茅草為借口責問,寡人實在想不通!
叔詹答:臣當時也不明白,仔細想來,實在是大有道理。俗話說,蒼蠅好拍,老虎難捉。楚國僭號稱王已有三代,如果硬逼他們革除王號,勢必不服,到那時隻好交兵開戰。戰事一起,照這架勢,一兩年是停不下來的,從此南北再無寧日。以不進貢包茅為借口責問,楚人知道事微而見諸侯勢大,比較容易接受。一旦楚國認罪服軟,齊國既可以向諸侯誇耀,又可以向周天子交賬,豈不比兵禍接連更好嗎?管仲的智謀,實在是神鬼莫測呀!
鄭文公才恍然大悟,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