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認為中原諸侯若真和楚國開仗,楚借地利硬抵,不見得能分出高下。而有人則認為齊桓公、管仲苟且結局,對楚國沒有絲毫製約作用。殊不知,此乃管仲“安夏”策略之一也,對於華夏諸侯,管仲總不願意將他們與戎狄相提並論,輕易動幹戈。
事實上,管仲此時急著要抽出兵力去解決晉國的內亂!
偏偏有人湊熱鬧。聯軍撤退時,陳國大夫袁濤塗私下對鄭大夫申侯提出,陳、鄭兩國成了這次伐蔡楚的兵道,一來一去,民眾受損,國家遭殃。如果能夠從東邊經郯、莒、徐等地繞行,然後由海(今淮河)而下(經今河南潢川、安徽六安東至安徽泗縣、江蘇東海而入山東臨沂)再回,該多好?申侯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也不想反駁,推說也是一個道理,讓他告訴齊桓公去。管仲不在場,齊桓公召集大家討論。先問申侯意見,申侯說:其遠不說,還有沛澤沼地,若路遇敵人,怎麼辦?軍中還有許穆侯靈樞啊,實不可行。依舊行走陳鄭兩國之間,大家承擔過境兵源的損耗,不更好嗎?
管仲此刻進來,聽了聽,上前對申侯說:你真好,這樣的事,不在私下說,推之明堂公議。鄭國有你,幸事也。
齊桓公:仲父何意?
管仲:幾十萬兵源過境,莫說地削一層皮,草根也不會留。袁濤塗大人怕聯軍再塗炭陳民,也是為民著想。如果可以,聯軍共資承擔其損耗。
齊桓公:善。袁濤塗真可惡,僅為陳國一利險送聯軍之命。令袁濤塗去守虎牢關。仲父意下如何?
管仲:請主公準允屯兵虎牢關,聯軍就當去那邊看看大河。
私下,管仲對齊桓公說,聯軍速速快行,就說給周天子報喜。事實上,晉國申生處境危矣!聯軍若上,借口探望病中齊姬,實可震懾晉獻公,讓他對驪姬陰謀有所製約。
好!這就快快出發。
六
這天夜裏,驪姬在晉獻公耳邊哭訴道:我聽說申生為人仁義,對民眾又很寬厚慈愛,天下都很信服他,這樣的人勢力一定很大。
晉獻公:他應該有這樣的品德,不然,將來怎麼接位做國君啊!
驪姬哭泣道:我認為他這樣做,都是有所用心的舉動。
此話從何說起?晉獻公有些不高興了。
驪姬看出苗頭,趕緊鑽到他懷裏撒嬌。過了一會兒,見晉獻公情緒好了,又繼續吹枕邊風:如今外麵私下傳他的話。
晉獻公:他是個老實人,不會編什麼話的,你不要亂聽人說。
驪姬:就是啊,我也不信。但人家說,外表老實的人,內心最奸詐。說到這裏停了停,觀看對方臉色,慢慢接下去說,說是國君被我迷惑了,一定會因此而亂國。你想,這種話出來了,我能不擔心他以國家利益作借口對你施行武力嗎?
晉獻公:他難道會愛民眾而不愛他的父親嗎?
驪姬:你還健在,你能保護我,以後怎麼辦呢?……說到這裏,假裝大哭起來,邊哭邊鬧道,你何不殺了我,不要為了我一個女人而讓民眾遭受動亂。
晉獻公安慰著她:他不至於那樣的。
驪姬:我聽別人說,施行仁義和效忠國家不一樣。施行仁義的人,把愛自己的親人稱作仁;而效忠國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稱作仁。所以民眾的領袖沒有私親,而以民眾為親。倘若他認為對多數人有利又能把民眾團結在自己周圍,還怕弑君?
晉獻公急了:他敢弑君?
驪姬:你沒聽人都在說,你就是紂王,而我就是那個妲己。紂王沒好兒子出來弑君,不然商不會滅!現在,假設紂王有好兒子了,他起來先把紂王殺了,這樣就不會張揚紂的罪惡而招來周的誅伐。同樣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國祚不會中斷,祖宗至今還得到祭祀。還有,天下誰能知道紂王這個人的善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