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關注的許穆夫人出現時,正是衛國蒙難之際。
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十二月,為解決本族禦冬食物嚴重不足的困難,夷狄攻擊衛。此刻的衛懿公正欲載鶴出遊,聽到敵軍壓境的消息,驚恐萬狀,急忙下令招兵抵抗。偏偏這個時候,民眾紛紛躲藏起來,不肯參軍打仗。衛懿公不解地問大臣,有大臣說:主公隻要用一樣東西,就足以抵禦狄兵了,根本用不著我們。
衛懿公問:什麼東西?
眾人齊聲回說:鶴。
衛懿公不解地說:鶴怎麼能打仗禦敵呢?
眾人說:鶴既然不能打仗,沒用處,主公為何給鶴加封供俸,而不顧民眾死活呢?
到了此時,衛懿公才明白過來,落淚道:寡人錯了。下令把鶴都趕散。朝中大臣們見狀分頭到民眾中間講述衛侯悔過之意,這才有人聚集到招兵旗下。衛懿公一邊派人向周天子及諸侯各國報告狄人入侵消息,一邊把身上佩的玉玦摘下交給大夫石祁子,委托他與大夫寧速守城,自己披掛帶將北上迎戰,發誓不戰勝狄人,決不回朝歌城。畢竟軍心不齊,缺乏戰鬥力,到了熒澤(朝歌北)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全軍覆沒,衛懿公被狄人砍成肉泥。
衛國太史華龍滑和禮孔也被狄人捉去。二人對狄人說:我們是衛國的太史,掌握著衛國的祭祀,如果我們不先回去,你們是不能得到國都的。狄人相信了他們的話,便讓他們先回衛國國都。二人回到衛國國都,便對守軍說:國君已死,衛師全軍覆沒,再抵抗也是無益的,不可坐以待斃,趕緊想辦法逃吧。於是,他們帶著衛侯宮眷及公子申,連夜乘小車出城東走,華龍滑抱著衛國的典籍跟在後麵。國人攜男抱女,隨後逃命。
狄人進入國都,發現人去城空,又長驅追趕。
衛國被狄人入侵消息迅速傳開,距離最近的宋桓公禦說在夫人衛姬的請求下,派駐濟水南岸的宋軍逆河而上,在血村(今河南淇縣小河口)上岸,遠遠看到夷狄馬兵追殺難民。宋師策馬迎上。狄兵見有救兵來,趕緊退走。宋軍將衛國的難民包括石祁子與公子申等七百三十人,與共邑(衛國,今河南輝縣)、滕邑的民眾共五千人渡過黃河,在南岸的漕邑(今河南滑縣西南之白馬故城),擁立戴公(許穆夫人的哥哥)為國君。
衛大夫弘演冒死前往熒澤為衛侯收屍,見其血肉模糊,屍體零落不全,隻有一隻肝尚完好。弘演大哭,對肝叩拜說:主公一世風光,如今無人收葬,連個棺木也沒,臣僅且以身為棺吧!說著拔刀剖開自己的肚子,手取懿公之肝納入腹中,隨從們隻好把弘演的屍體當作懿公的棺材,草草就地掩埋。
許穆夫人聽到衛國國破君亡的噩耗之後,痛不欲生,恨不能插翅飛回家鄉。她請求自己的丈夫許穆公幫忙。許國害怕引火燒身,朝議不出兵。許穆夫人氣恨交加,不甘袖手旁觀。她變賣自己的家產,購得賑災物品裝車前往衛國,為了確保這些物資不被狄人掠去,她招來四千餘人,整軍習武,進行訓練,隨時準備出發。指望不上夫國的許穆夫人想到了舅舅齊桓公,向齊國發出詞意懇切的求援信。這封信深深打動了齊桓公與管仲。就在許穆夫人決定配合齊師援衛之際,許國大臣接踵而來,他們對許穆夫人大加抱怨,責怪她考慮不慎,嘲笑她徒勞無益,甚至指責她拋頭露麵有失體統。麵對許國大臣們的無禮行為,她怒不可遏,義正詞嚴地斥責道:“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悶。”[2]
許穆夫人帶領當初隨嫁到許國的身邊幾位姬姓姐妹,隨那四千餘招募來的義士,抵達漕邑。卸下車上的物品救濟難民後,許穆夫人拋頭露麵帶著自願拯救衛國的四千民眾訓練,並與衛國君臣商議複國之策。
許穆夫人的救衛行動引起了諸侯各國的密切關注,她那篇《載馳》迅速流傳。管仲手捧《載馳》竟然在朝議上大聲朗讀——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於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年邁的上卿高傒嘲笑管仲老來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