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安魯抑楚救衛邢(3)(1 / 3)

齊桓公喝住高傒,決定出兵救衛。管仲表示應該研究一番。齊桓公不解地問:有何可研究的?管仲說:晉國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在此刻派申生率師伐東山皋落氏(赤狄),此戰略極佳,但對申生不利,無論戰果如何,申生一旦回國,必遭災。齊桓公說:那就等申生打完此仗,請他來齊國,畢竟是我外甥嘛!這件事並不影響我們救衛。

管仲稱是,侵衛的是夷狄,衛國是主公夫人長衛姬的娘家!我們救衛無可非議。但眼下,更急的是邢國(周公姬旦之子的封國,姬姓。今河北邢台)。救邢要兵,救衛要兵。我們的兵力經救燕一戰,元氣大損,尚未恢複,如若再分兵衛與邢,勝數就少了。齊桓公問:依你如何?管仲說:可以讓長衛姬與少衛姬的孩子們來決定如何救衛,培養與鍛煉他們的能力。齊桓公擔心力量不足。管仲告訴他:我已讓王子城父帶一支兵援後,以防萬一。

齊桓公把公子們喊來,問他們誰願意去。長衛姬的兒子無虧(武孟)朗讀小姨許穆夫人的《載馳》動情流淚。

管仲對他說:淚乃男兒精血智慧所融,願你將此淚化為長戟,猛擊狄敵!

無虧跪拜管仲謝教誨。

齊桓公派無虧率車兵三百乘、甲士三千,星夜趕往漕邑。

《左傳》記載了管仲對戎狄的態度:“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鴆毒,不可懷也。詩雲:豈不懷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3]

齊兵到達時,宋、許援兵也已經趕到。更有晉國派公子申生討伐赤狄節節勝利的消息傳來,狄人開始懼怕。管仲卻歎道:申生聰明,以伐赤狄聲東擊西展示中原團結精神,給戎狄異族製造壓力。好事是好事,對晉國則非安好啊!齊桓公寬慰管仲,自己已決定趁申生伐赤狄之際,派兵將申生引到齊國避難。管仲搖頭:不妥不妥!眼下,晉國的驪姬並沒害申生,你這樣做不是讓人家抓把柄嗎?再說,前年(前661)赤狄曾經進攻邢國。我們派兵前去,與赤狄有一次交鋒,他們退了。現在,他們又蠢蠢欲動,那是不把我們放在眼裏啊!齊桓公聽明白了管仲話裏的意思,立刻下令通知救衛聯軍轉向救邢。

管仲使計道:狄人方勁,邢勢未竭,此時助戰,出力大而功勞小,不如等一等。若邢兵不支,則狄人必勝;驅疲狄而援潰邢,方可謂省力而多功矣!

齊桓公覺得有道理,找個借口屯兵於聶北。

管仲派人密切關注邢國與狄人的戰情。

果然,邢國抵不住狄人,棄城而逃。邢侯叔顏率邢國殘敗之兵擁入齊營時,撞上正在巡視的齊桓公。見到蓬頭垢麵的邢侯叔顏,齊桓公慌忙上前扶起,跺腳道:寡人救援不及,以至於此,罪在寡人。來人,傳我令至宋公、曹伯,即刻拔寨,迎戰敵狄。

狄人聞齊侯率聯軍前來,掠劫已飽,無心戀戰,放火燒邢都後,北遁而去。齊聯軍趕到撲滅大火後問邢侯:故城可居嗎?

邢侯:逃難民眾大多去了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十二裏),願遷往夷儀,以順從民意。

齊桓公與管仲在營中商量此事。此時營外有人報說:衛國急事相告,戴公病歿,許穆夫人請求迎回在齊國的公子毀(許穆夫人的另一哥哥)為國君。

管仲說:許穆夫人雖為女流,實乃巾幗英雄也。

齊桓公點點頭,請管仲遣些急用物資,再派隰朋護姬毀回國。管仲也讓人按齊侯指示去落實:送衛侯乘馬若幹、祭服、牲畜、木材等,送衛夫人乘車及服用的織錦。鄭國也派兵前往幫助已在衛國的無虧共同守兵河上。

一切辦妥。齊桓公突然問管仲:救邢對否?

管仲詫異:諸侯之所以尊齊,是因為我齊國能救其於災患。不能救衛又不能救邢,那霸業還有什麼用?

齊桓公:邢與衛相比,哪個更急些啊?

管仲:邢患既平,邢民遷夷儀,那就以三國的力量在夷儀築城池,邢侯可居。

聯軍立刻拔營前往夷儀為邢侯築城。事畢,宋桓公禦說與曹伯昭公班想領兵回國。管仲請齊桓公告訴他們,邢城已固,衛患未定,不可急退。

無虧回到齊國,向大家講述了衛侯姬毀艱苦創業的情況及弘演剖腹納肝的悲壯故事。齊桓公歎道:無道之君,居然有如此忠臣,天意不滅衛國啊!

管仲接過話就安排:留兵戍守,不如擇地築城,一勞永逸也。

“遷邢於夷儀,封衛於楚丘。邢遷如歸,衛國忘亡。”[4]加上立姬申(魯侯)存魯,成為諸侯間盛傳小白的三大功勞。此時,齊桓公的威望如日中天,達到了一生中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