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很明白。齊桓公心裏有了底,立刻召集眾臣動議救燕之策。齊桓公上朝途中遇到哀薑的生母、齊襄公諸兒的妾在中門擋住他,訴說家事。這種事,應該是在後宮說的,守殿值日官出於什麼原因,將她放入朝議之地,偏偏他不能推辭這位嫂子!好不容易把哀薑母親打發走,齊桓公這才朝殿上來,那臉上的表情仍然帶著“慍怒”!
這滿朝文武並不知道中門外的故事,揣摩主子的心情與表情是他們共有的專長。由於齊桓公沉著臉進殿,他的表情誤導了走向,導致元老派代表首先反對出兵救燕。
齊桓公冷冷地問:寡人接位初年,你們與高傒天天嚷著出兵,今天怎麼啦?
國氏出列陳述理由:齊國曾搞過數次諸侯會盟,燕國從未參加,我們沒義務為這個國家勞師遠征。其次,跨境遠征從無先例,風險極大,勝數幾無。
眾臣一致支持國氏的意見。連陳完與隰朋都不讚成出兵。
經過吵吵嚷嚷半天的爭論,這次朝議的結論是不出兵。
這下齊桓公心裏沒了底,他是想出兵的,依他以往的脾氣,站起來慷慨激昂一番,武斷決定出兵。然而,畢竟是四十八歲的人了,有些沉穩了。見大家都反對,心也沉下來,轉而細細一想,大家的反對也許有道理,再說,管仲沒來上朝,我何不再去他家中細究一番!
剛剛感冒發過燒的管仲,仍然不能下床迎接齊桓公,齊桓公並不在乎,嘴裏喊著仲父,直奔床榻。齊桓公急急把朝議情況告訴管仲。管仲十分詫異,從來朝議沒那麼一致過!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小視。齊桓公問:仲父主張出兵?!管仲說:尊王攘夷的旗號打出了,能不去救援嗎?天下怎麼看我們。現在的天下,南方的楚狼,北方的戎族,西方的狄族,還有正崛起的秦虎,哪個都對中原的穩定構成威脅。作為盟主,就有責任、有能力保護中原各國的安定。山戎曾構成過對齊的威脅,是鄭侯派太子忽救援才免其難。現在燕國有難,理當前往。打敗山戎不僅是讓燕國感激我們,更重要的是消除中原北方一大心腹之患,真正讓諸侯看到我們“尊王攘夷”的作用。
齊桓公:那麼如何救援呢?
管仲建議:先爭取各國支援,組織聯軍出征,勝數驟增。
齊桓公立刻派特使飛馬馳騁各國,希望各國能夠提供兵力支援。沒想到的是,無一國願意隨霸主齊桓公去冒此風險,不僅如此,還迅速召回了先前在齊國參加聯軍的部隊。有諸侯甚至回話說,燕莊公與我們從不往來,他的死活我們憑什麼要管?另有諸侯告誡齊桓公,戎族不好惹啊!什麼山戎、北戎、夷戎,都是野蠻人,生活的地方地理環境凶險,加上剽悍,誰去誰賠上老命……
怎麼辦?再次朝議,管仲帶病上朝慷慨陳詞,力主出兵救燕。鮑叔牙、隰朋、賓胥無、東郭牙、甯戚、陳完等主要官員表示支持。國氏、高氏等反對派的態度頓時弱了。朝議通過出兵方案。管仲提出這次出兵與曆次不同,這次帶著高度的險情,兵員素質也要高!為此,管仲建議齊桓公在玄門外集兵誓盟,昭示天下齊國出兵的理由!
齊桓公問:要不要將討伐北戎誓言送諸侯各國?
管仲搖頭:不必!勝利回來再說吧。
此時的管仲,心裏對伐戎的勝數並無把握。但是,平時齊國口口聲聲“尊王攘夷”,現在北戎侵犯燕國,迫使燕莊公逃難,這種情況下不去救,“尊王攘夷”不成了空話?燕國過去對中原諸侯不親,那是他的錯,但不能因為這一點就不施救。再說,這段時間,管仲觀天象注意到燕國方向有烏雲時時遮蔽,但很快退去,可見其中玄機蘊含。這玄機在哪兒?他決定抱著一線希望去救燕。隻要“尊王攘夷”能夠成功,哪怕丟掉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些話,管仲一點也沒有透露給小白。他決定代齊桓公出征。沒想到齊桓公堅決要親自率軍出征。這麼一來,管仲隻能隨主公出征,王子城父做前鋒,隰朋、賓胥無、陳完等隨行。國內就留鮑叔牙與甯戚主政,負責糧草供應。齊桓公說:仲父身體欠佳,還是留家裏吧,讓甯戚隨我去。管仲把手一抬,義不容辭地道:此舉非小,老夫今年六十六,遠征的機會不多了。就按我說的去準備吧。
九
冬日的初陽,依然帶著秋天的豪爽,太陽曬在人身上熱烈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