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伐戎救燕震天下(2)(3 / 3)

隨著管仲站起,甯戚與陳完也站起。在一邊的王子城父宣布五萬兵將進入陣地。列隊按上下左右前中後等成九個方陣,四角塔樓用旗語傳來完畢信號。

隻見管仲朝甯戚一側臉,甯戚發出一個命令:複原“涿鹿之戰”。

隨著管仲嘴裏念念有詞,陳完將管仲的話轉化成旗手的動作語,旗手據此不斷地變換著動作,五杆旗幟開始或直或左或右地動作,瞭塔重複著旗語,就在大家看旗幟動作看得眼花繚亂時,場地上的陣式開始搬動,或中間方陣向四下炸開,或四周方陣奇跡般從後左跑到了前右,當你還沒明白時,中間的已經到了最後麵。

那場景仿佛回到了“涿鹿之戰”的現場——

涿鹿之野,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鷂、雕、鶡、鷹、鳶為旗幟,血肉混殺,昏天黑地,涿鹿無輸贏,再戰阪泉。黃帝多智謀,趁隙騰空而起,攝百獸群鳥之羽毛為葆,遮日月,掩山川,天地混濁墨黑無光明。黃帝再集群獸萬鷹之魂,借黑夜奇襲炎帝,利爪撕心窩,鐵拳擊明目。炎帝慘叫:同母異父之兄,相撕何殘忍;既如此,汝幹脆剝我皮作羯鼓。言罷,身軀已為黃帝所碎。隻剩陽具,化作龍,乘黑夜變蚩尤。蚩尤做旗,炎帝陽具貼旗上。旗搖,威武鎮海宇。再戰,黃帝懼怕,日退萬裏,潰軍不成營。女媧獻計,黃帝亦割陽具貼於旗上。力彌而堅,拚撕再鬥。日月無光,時辰無計,轉眼億萬年……

當眾人喝彩時,鼓點戛然而止。

周圍靜下來,隻有風吹得樹葉在台角打轉轉的響聲。所有人都無法一下子從那場景中回到現實中,很久很久,不知誰喊了一聲:棒——!眾人才被這喊聲牽回了魂靈。

齊桓公如夢方醒地站起來祝賀,連連道:仲父,寡人大開眼界啊!

管仲平靜地說:接下來的兩天,應對策對,與千夫長以上將領說說兵法陣法的應用。

王子城父不顧君臣之禮,擠上前來大喊:太好了,我齊軍將天下無敵也。

齊桓公沒責怪王子城父的冒失,而是接過話:將軍言之極有理啊!

隰朋:相國要兩天策對?在下認為,兵法之要緊處是兵啊,訓練兵是主要的。

非也!管仲說,人之四肢活動,全在頭。領兵統陣在首領。統帥之思想則兵之思想!老孺非戰之兵,若排練有素,知陣用兵,亦可禦敵!管仲說著指指腦袋,這個是主要……

齊桓公說:眾人不必多慮,仲父自有主張。聽仲父安排。

眾人也都連連叫好。

策對時,台下兵撤了,台上擺放位置也變了,管仲坐南朝北,齊桓公坐北朝南,成君臣對壘狀。眾臣一一列於齊桓公左右下側。唯有陳完在不遠處設一案桌,旁邊整匹絹卷好鋪於桌上,筆墨備好,研墨女子三五人在一邊忙碌。齊桓公過去看看墨,問:這就是仲父說的,用魚膠和鬆炭做的墨?陳完代管仲回答:正是,寫在竹簡上,與刻的一樣。齊桓公點點頭:那就好,仲父的文章要傳之千秋的。接著又道:我讓宮中抬來的這些絹,要比寫在竹簡上更好吧!甯戚在一邊插嘴道,相國令我送絹信於燕,信兵掉水裏,信完全浸漬,曬幹後與沒浸水一樣。齊桓公聽罷,樂嗬嗬道:這就好,這就好。

兩天內,管仲與齊桓公首先討論了上古時期,黃帝留下的軍事經驗篇《軍政》,以及伊尹、薑太公用兵法,薑太公布陣術。接著又策對《兵法》《勢第》,將“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的軍事策劃提到戰略高度策對。管仲就《謀攻》《九變》《火攻》《用間》《軍爭》《虛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事畢,齊桓公指示陳完,將管仲兩天內策對的內容進行整理後抄成簡牘與絹本各數份,管仲立刻阻止道:此乃軍事上的密事,不可外傳,若敵國有之,我師優勢必失。齊桓公恍然大悟,便讓陳完複抄簡書一份呈他。陳完私下備留一份,瞞過眾人耳目,悄悄弄回家作為私家珍藏。有人要告發到齊桓公那裏,半道被管仲攔下,示意不予追究。陳完知道後,迅速將此簡牘砌於牆內。直至陳完四世時,舊宅倒塌,早已改姓田的陳完後人從塌牆裏發現這批簡牘。知其珍貴,仍然秘而不外傳。陳完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他曾經熟讀陳完藏於牆中的用兵簡牘,自然在軍事上呈現出卓爾不群的才幹,伐莒有功。齊景公將樂安封給他作為采邑,並賜姓孫。田書遂改姓孫,名書。孫書的兒子孫憑,被授予卿。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孫武從小得以閱讀家藏的這些軍事典籍,完整地領悟“有德不可攻”“地製為寶”“知難而退”“強而避之”等揭示深刻謀略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