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師先宣布“序立”,禮生便從兩邊進入大堂,焚香點燭、擺放祭品。祝師宣布“降神”後,鍾鳴鼓樂奏起。禮生便引領著小白率眾公子(按母親貴賤排列)魚貫而入,在另一旁,族人抬社豬、社饃等供品上祭。接著,仍然是小白帶頭頂禮膜拜、虔誠禱告“奠帛行初禮”。祝師誦讀祭文,祈求社神保佑邪疫不侵、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樂聲進入按諸侯等級的鍾鳴鼓樂……
宗廟外麵的場麵更為熱鬧。
從宗廟儀程傳出的信息,迅速感染著各邑趕來的民眾。他們早早就聚在外麵各個空場地上,隨著宗廟儀程,外麵也開始了比“社豬”、賽“瓊缽”、拜“神像”的活動。大家觀社聯,敘族譜,賜“社包”,盡情地抒發節日的歡樂之情,分享人壽年豐的幸福之果。
整個齊國國都,隻要有民眾聚集的地方,都設立了神龕,稱為“社神”。街道拐角、崗上、古樹下、山坳口、水渡旁都設立著社神的神龕,在民眾心目中,它們是宗廟派出來的一方土地之神或是社官,保佑八方六畜平安,大家都要敬奉,焚香點燭、擺放祭品,向社神頂禮膜拜、虔誠禱告,舉行祭禮,由德高望重的長輩誦讀祭文,祈求社神保佑邪疫不侵、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然後,焚燒衣紙,鳴放鞭炮。祭祀畢,將三牲醴品作為午餐的菜肴,再備其他肉菜,大家就地聚餐一頓。
宗廟裏的祭祀儀程進入“撤饌”,十五位禮生端著事先準備好的、裏麵放入祭品的齋飯,送到參加祭祀的人手裏。齊桓公首先接受,然後象征性地享用了一下。接著祝師宣布“禮畢”。
整個祭祀當日的初祭暫時告一段落。
接下來就是由齊桓公檢閱武裝部隊,地點就在城外那個千畝空地上。
齊桓公在管仲陪同下,率文武百官站在高壇上觀看各種武裝力量通過檢閱台。在台上站著的,還有應邀前來觀社的各諸侯國主公與特使。
以千夫長為首,率二十四人一排、二十四排一隊的方形列隊,正步走過。人人手持兵器,每一方陣不同。走過時,高喊口號,響聲如雷,震耳欲聾,氣勢磅礴,令諸侯大開眼界。魯莊公站在台上,每一振聾發聵的口號聲響起,都讓他心驚膽戰……
六
入夜,整個齊國都城燈火輝煌。
齊國舉行盛大的露天晚宴,招待來觀社的各國君主與特使。
露天晚宴還是設在白天閱兵的那個千畝平地上。原來,麥收後,齊都城官動用了千名自願做義工的平民起早貪黑,用石夯腳跺把地整平。閱兵後,全城家家戶戶取出桌子,大戶再捐錦墊、高迭式燈架,擺下這萬桌觀社夜宴。遠遠看去,壯觀非凡。
當日西斜時,前來觀社的各國貴賓由大司行長官隰朋的部下陪同、美女伴隨進入夜宴場。桌上有座牌,美女引領貴賓入席,一桌四賓,賓客旁邊有加位,供陪伴美女入席相陪貴賓之用。北邊那個白天的檢閱台,現在成了宴會台。各國君主被邀請在台上。齊桓公左邊是魯莊公,右邊是來自燕國的燕莊公。順序一溜排過去,台上滿滿三十六桌。大諸侯、小屬國,都是國君。齊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議,國無分大小,人不分貴賤,均為觀社之貴賓,一桌為一國。這一禮遇,讓大家興奮不已。
宴請之後,齊國大司行長官隰朋宣布齊侯與相國率文武百官與來賓一起參加夜社。這更讓眾人歡欣鼓舞。漫步這座不夜城,看寶馬雕車香滿路,兩旁夜樹燈火放;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但見樓閣笑語飄如瓣,鼻翼浸透暗香染;放眼尋她所在處,千百度燈火闌珊,難見倩影難入夢,感覺總在天仙境地。
直至子夜,夜社方興未艾。齊國“女閭”已名揚四海,前來觀社的諸侯早就按捺不住,紛紛向禮生抱怨:我們故意不帶夫人,就想見識見識齊女之優雅。你們什麼都安排了,獨獨不讓我們見識“女閭”?禮生把這一情況一級一級報到管仲那裏。其實,管仲早有準備,大白天已經安排大司馬王子城父派人驅走數百家“女閭”裏的嫖客,進行整頓清理,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檢查,令其準備迎接諸侯光臨。消息傳來,諸侯快樂極了,在禮生的引領下,他們悄悄進入“女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