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管仲大笑,然後展開雙臂,對著上蒼做了個環抱的姿態,大聲道,此言差矣!
魯莊公不解地問:請相國明示。
管仲:好戰不是一個人的事,是這個國家的整體態度。比如您剛才問我,為什麼送匹好馬,還要劁了才送呢?這是您的心語,您是想要匹汗血馬的種馬,回去繁殖!繁殖的目的,就是想用於戰爭,這一點,你我都明白。就說戰爭,也有幾等幾種,自衛算是最基本的戰爭吧。但我怎麼聽來,好像並不是自衛……對不起,恕我直言,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魯侯身上了,對不起,夷吾向您道歉!說到這裏,管仲向魯莊公致歉。
姬同是何等人,自然聽得出管仲話裏的話,趕緊也向管仲施禮。魯夫人見狀也趕緊施禮。
管仲道:魯侯不必如此大禮,折煞老夫也。依老夫看,你打我,我打你,年年月月動幹戈,天下何時能有平民的安寧啊!唉!……
魯莊公趕緊說:魯國傳承周禮,願做天下第一個接受相國倡導和睦之國。
管仲擊掌叫好,然後對魯莊公說:您這次來,就是個好機會,外甥娘舅之間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嘛!
說話間,車乘進入了繁花似錦節日氣氛濃烈的國都大街,兩旁的商店與建築都被裝扮一新,連路上的行人都滿臉喜悅。姬同詫異道:敢問相國,這社是齊國第一等大節嗎?
管仲明白他的意思,沒有回答,而是指示車夫趕車。很快,車乘到了宗廟所在。這裏也布置得十分燦爛。當他們向前行時,被衛兵攔截。管仲出麵,衛兵放行。姬同突然看到太廟裏有個熟悉的身影,他讓車乘停下,問管仲:那位是不是我娘舅小白?管仲說:正是。姬同趕快下乘,夫人也跟著下乘,管仲在他們後麵也下了乘。三人朝宗廟而行。
姬同說:據我所知,齊國對於黍熟後的社祭最為重視啊!
管仲點頭道:魯侯之言正是。每年秋天,黍登場,齊侯就開始做祭祀太祖的準備,做黃米(去殼後的黍)大糕、蒸餅,齊侯與夫人一起參加。“黍者,穀之美者也;祖者,國之重者也。大功者太祖,小功者小祖,無功者無祖。”[6]那些對國家有功者,都將請入太廟內按其職位而站立行宴會禮,無功者隻能在廟外觀禮。祭祖是憑功入祭,而不是憑親戚身份入祭。這是天子為了區別貴賤和論功行賞而舉行的儀式,是從太宗時傳承至今的。
夏麥的社,各國都不怎麼重視啊!姬同說。
魯侯對我國的祭祀也是如此熟悉,這太讓我興奮啦!管仲由衷地說。
姬同說:上國之禮,理當熟記啊!相國是否可以告訴寡人,齊國的夏祭有什麼講究?
管仲說:依平時,我們主公在新麥登場後,偕夫人及後宮一起碾麥取粉,烤餅、蒸饃,做祭太宗的準備,一切祭品均是主公自己親自動手。“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麥者,穀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7]這是告訴天下,同族後人可以進入祭祀,異族者則請止步。不管是同宗還是異族,大家在這個祭節時期,都齋戒的。你可以看到,那邊供桌上的犧牲是很大的,對不對?那是祭祀祖母的。讓大家看到我們主公不忘血緣之始,不忘祖先的恩德!
讓我們來參加,是讓我們也記住齊侯祖先的血緣與恩德?姬同問。
管仲回答:正是齊侯的一番苦意。
這個時候,齊桓公已經忙完,過來與魯莊公見麵,並告訴姬同:這次請您與夫人一起參加我們的社祭,就是想從血緣上進一步牢固我們兩國的關係。姬同這時非常恭敬地施禮,敬稱小白為娘舅。夫人也隨即行禮稱娘舅。
很快,社之祭祀開始。
有專門的祝師與巫官過來。凡是參加祭祀的人士,均按血緣關係輩分次序排成隊。而姬同與夫人則排到了旁係血統輩。管仲與非齊侯血緣的人士則離開。
進入祭祀環節,姬同這才發現齊侯的夏社祭祀非常隆重,禮生就有十五人,分別引領“主祭”“大讚”“陪讚”“引讚”“陪引”“司樽”“讀祝”。好在管仲事先就安排人專職照顧姬同夫婦,才不至於出現沒人過問的窘境。
祭禮的十二儀程,依次為:“序立”“降神”“奠帛行初禮”“鼓樂”“右食”“右樂”“讀祝”“辭神鞠躬拜”“化財”“望燎”“撤饌”“禮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