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5)(1 / 3)

叔虞是周成王母親的弟弟,也就是成王的小舅。聽說封他為侯,當場怔了一怔,然後看出了是笑話,也就很高興地接受了。不過,他是否也把這事當作一個玩笑,沒人知道。事後,唐叔虞對周公旦說起這件事,周公旦卻很認真,他立刻麵見周成王請示說:天子,您封虞了?那就選個吉日正式宣布吧!

周成王詫異地說:那是個玩笑罷了。

周公旦說:我聽說,天子沒有開玩笑的事啊!天子說話,史官要記下來的,樂人就會誦唱,天下的士人要寫到文章裏稱頌。所以不管唐叔虞對這件事的態度如何,隻要你天子說出的話,都要算數。

周成王問:依你怎麼說?

周公旦說:他是你的舅舅,如果你覺得可能的話,當然能封的。問題是你是天子,不可信口開河,更不能隨隨便便說話不算數,那天下之事如何定乾坤?!

在周公旦這番話的勸告下,周成王果然就把唐叔虞封在晉的康地,稱“康侯”,彝器銘文和《易經》裏的“康侯”就是他。武王、周公滅殷時,命康叔監視殷國。《周書》裏《康誥》《酒誥》兩篇便是武王命康叔的訓詞。周公攝政,實封康叔於殷朝故地,稱“衛”,即保衛周首都的意思。從此,開始了衛國的曆史。

衛國與狄人相鄰,經常受狄人的侵擾,南方又苦於諸侯爭霸,疆域日漸縮小。為了抵禦狄人的侵犯,衛侯需要與各諸侯國聯合抵禦狄人,同時也要減少諸侯對衛的侵占。聯合的方式有以金錢、牲畜等財物相贈,其中相對重要而穩定的關係便是和親。衛侯的妻子大都從諸侯國迎娶,衛國的公主也多嫁各國諸侯國君,兩國結姻,利益關係便形成同盟。

齊桓公小白年幼時,衛國發生了內亂,起因是衛惠公朔。朔是衛宣公晉的小兒子,上有太子伋。本書前麵說到衛國之亂時,曾提到朔的母親係齊國嫁過去的宣薑。她與其子朔聯合誣陷太子伋亂倫。衛宣公晉不細察,輕信讒言而廢了伋的太子位,由朔繼位。三年後,諸公子不服,左公子洩與右公子職聯合起兵推翻了朔,擁護黔牟(名留)上台。倉促之下的朔,身著小衣隻身逃出宮,亡命於齊。剛剛接位的齊襄公諸兒接納了這個外甥,他當時沒有力量幫助朔返回衛。朔隻好又去求魯桓公。身為姨父的魯桓公提出齊魯聯合出兵扶朔回國登位。但齊襄公那時的心在胞妹文薑身上,沒答應。魯桓公的弟弟突願意率兵護朔赴衛登基,魯桓公欣然同意,結果卻兵敗而歸(後人將此事記於魯莊公同的身上)。朔在齊國八年,秘密從衛暗度萬金賄賂齊襄公,並多次往來於齊魯,為齊襄公與文薑穿針引線,多次助成文薑與諸兒的“好事”。魯桓公知道後,逐朔不得再來魯。諸兒知道後,答應朔適當時期找個理由用兵送朔回國。朔明白諸兒說的“機會”,隻身前往周天子姬佗處行賄,討得周莊王姬佗一令,令齊襄公率諸侯聯軍平息衛亂(後人說是借托,完全是諸兒與朔在密室裏編造出來的)。朔見有齊襄公帶頭,立刻暗使重金賄賂其他四國。史書稱“朔借諸侯之力,連五國之師,拒王官之微者,以複歸於衛”。聯軍所指,旗開得勝。回到衛國的朔,立刻廢了黔牟,本想殺他,齊襄公擋住,要他送還給周莊王姬佗。朔便把黔牟趕到周天子身邊去,將黔牟的黨羽大夫甯跪趕到秦國,又殺了左公子洩與右公子職。喝酒高興時,齊襄公笑問朔:你曾再三說要謝我,現在大權在手,怎麼謝我啊?朔一時無語,半天才想出話來說,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齊襄公。齊襄公笑道:我給你的支持,嫁三五個都不足以報答我。朔連連說是,可我隻有兩個女兒,大的才十三,小的十二。齊襄公說:都是美女,小的好,都給我吧!朔當然答應。天有不測風雲,沒等到齊襄公諸兒迎娶朔的兩個女兒,齊國內亂開始。齊桓公執政後,衛惠公朔答應嫁齊襄公的兩個女兒還擱在家裏,依當時的習俗,齊襄公的弟弟小白便可以接納她們。於是,衛惠公選了個好日子,將兩個成熟的女兒送到齊桓公麵前。按輩分,朔的女兒就是齊桓公的外孫女兒。齊桓公好色,來者不拒,且多多益善,但他說了一句話:來了隻能做妾啦。衛惠公把手一揮:隨你的便,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我管不了啦!衛國兩位少姬到齊後,齊桓公一看就滿意,用後感覺更好。為了區別她們,兩位來自衛國的公主被稱為“長衛姬”(史書也稱共姬)和“少衛姬”。

齊桓公已有周朝下嫁的王姬和來自徐國的徐嬴、蔡國的蔡姬三位夫人,她們都沒生兒子。齊桓公後又再娶六女,除衛國兩女生有兒子外,鄭姬,生昭(孝公);葛嬴,生潘(昭公);密姬,生商人(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其中以長衛姬和少衛姬的兒子為伯仲。長衛姬的兒子,起名無虧,也稱“武孟”。少衛姬生的兒子,起名為“元”,史書上稱為“公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