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心中大快,抬眼看到管仲走過來,趕快下丹墀,快步過來迎接管仲,敬重之情遠遠高於往日。他攙著管仲的手一直到朝堂上,命人在他的左側設席,請管仲入席。這是周朝先宗姬昌敬重有功重臣的舉止。
眾臣見狀,都紛紛向管仲行大禮。
齊桓公借此機會宣布:在齊國,管相的話高於我小白!國事聽命於管相!管相有權推翻我小白下的決定!從今而始,吾小白,敬稱管相為“仲父”!
退朝後,大臣們都走開了,齊桓公卻把管仲與隰朋留下來說話。這時,有兩隻鴻雁從窗外飛過,齊桓公看到了,有些感歎:這個季節,鴻雁南飛或者北往,時而這裏,時而那裏,想到哪裏就哪裏。這是因為它們有翅膀啊,它們就能將自己的意願通達於天下!是不是這個道理哩?
管仲、隰朋無語。齊桓公感覺奇怪,問他們為什麼不說話。
管仲:你有成就霸業的心願,而我不是能成就霸業的臣子,因此不能回答你啊!
齊桓公:仲父何出此言?成就霸業是你一直勸我的,現在你怎麼又這樣說話呢?你為什麼不能對我直言,讓我有方向、有奔跑的目標?在我的心目中,仲父您就像鴻雁的翅膀,渡河的舟船。如果仲父不發一言來啟引我,我雖長耳朵,又從哪裏獲得治國之道;我雖然有嘴,又怎麼學到治國之法?
管仲:你真的想成就霸業,好事啊!可你願意從根本開始嗎?
當然願意……說著,齊桓公感覺君臣位置似乎對管仲不敬,趕緊起身,換到另一屋裏,以平等友人的位置來與管仲對話。他問管仲:仲父所說“根本”是什麼呀?
萬物以天地為本。國以人為本。管仲說,齊國的民眾就是你的根本。沒有齊國的民眾,你做什麼主公,稱什麼霸呢?
齊桓公恍然大悟,連連施禮道:仲父所言極是,還盼仲父明示。
管仲:如今租稅很重,民眾饑寒交迫;現今的刑法沒有規矩,民眾錯案冤魂;當下借主公名義下達的勞務很多,民眾負擔過重。這些,你都看不到啊!你能不能減輕民眾的稅賦、寬緩刑罪、削弱太多的義工使民眾有時間種地啊!
齊桓公想了想,對管仲說:仲父說的這三點,我的確也想到了。但我不能擅自更改,這都是祖上留下的,我得到宗廟敬祭祖先才行。
管仲聽他這麼說,高興地站起來:我這就去告訴百官,讓大家把認為現在不合理的規矩梳理一下,你好一次性向祖宗祭拜,請求開恩啊!
齊桓公應允,吩咐百官回去準備。大家都削好版牘,備好墨筆,準備祭拜祖先時記錄。
三天後,齊桓公領文武百官到宗廟祭祖,麵對列祖列宗,他再次宣布管仲事相的權力。在太廟門庭朝見百官,頒布新的法規——
從即日起,符合納稅者隻交百分之一的稅;對孤兒幼女不準施刑;對平時不準開放捕魚的河池,定期開放,準予捕魚;通關卡口從現在起,隻是檢查,不準征稅;進入市場的農工商品,隻是記錄,並不征收費用。
……
管仲見齊桓公真心治理國家,很是高興,即席表態。他頗有些感慨地說:再過兩月,我就步入五十歲了。古人到這年齡,是知天命、安命、頤養天年的時候,想不到今天還能得到齊侯的信任,授予無上的權力。夷吾決不敢辜負齊侯列祖列宗,一定殫精竭慮幫助齊侯完成“尊王攘夷”的霸業。
離開宗廟時,齊桓公拉管仲同乘一車。
齊桓公坦誠地對管仲說:經過柯邑會盟,我是真正明白仲父為齊為我的好。對於稱霸,對於治國,我一直有些猶豫。主要是我有三大缺點:一是好打獵,二是好飲酒,三是好女人。男人染上這三點,什麼事都做不成。君主沾上這三點,那就是庸主,無以完成祖宗交給的事業!思前慮後,我決定學先賢的做法,把國家交給你,由你來完成我們祖先的願望。現在,我的第一步就是賦予你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果我不能治理國家,無法支持你時,你可以將我推翻,另換主公。
管仲聽罷,連連道:你身上的三樣缺點,都不是最要緊的,可以容忍。
齊桓公詫異道:你連這三樣缺點都可以容忍,那麼,在國君說來,別人最不可容忍他的缺點是什麼?
管仲率直地告訴他:不了解賢人;了解了賢人而不加任用;雖任用了卻又不相信;即使相信了卻經常使小人摻雜其間。這對於國君來說,才是最可怕的。
齊桓公笑道:照你這麼說,我還可以坐這國君之席。你是賢達,我對你敬重又寄予大望,你能否再告訴我,怎樣才能讓天下諸侯都聽命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