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水滴成冰。
柯邑(今山東東阿)一處向陽的高坡上,中央設壇,四周無遮。離盟壇五十丈處,魯國軍隊嚴陣以待,近處百名驍勇之士虎視眈眈地注視著齊國來人。齊桓公帶著二十餘名身懷絕技的衛士毫無畏懼,且麵帶微笑從魯國軍隊麵前經過,不時向列隊的將士示意。魯師被齊桓公的威武與膽識鎮住。到了壇前十丈處,麵對魯國百名驍勇之士,走在齊桓公後麵的管仲暗示王子城父,王子城父依事先的暗號迅速傳遞,每個人手攥劍柄,準備戰鬥。那百名驍勇之士見齊桓公到麵前,急切想動手,但長官陪著齊桓公,如果動手,管仲一劍即斃長官之命。此時此刻,雙方衛士狼目虎視,誰也不怕誰,隻要動手,第一個倒下的必是前來迎接齊侯的魯國上卿,這是誰都明白的事實。魯將隻能再等待下手之機。壇前,齊侯的隊伍被攔住了,告知隨從與衛士均在此停下。管仲目測了距離,如果發生意外,一個衛士衝上去,無論如何也趕不上。怎麼辦?齊桓公也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時他才清醒意識到管仲事先的堅決反對是對的。他朝管仲投去求援的目光,管仲暗示不理睬!齊桓公把手一揮,衛士衝向前去,又過去五六丈。這時魯國大夫公子偃過來橫劍攔住:何等人,敢闖我盟壇。
王子城父也把劍一拔回道:齊國大司馬城父在此侍候我國國君赴盟,你敢阻攔!
雙方隨從武士拔出武器,一場小戰一觸即發。
魯國走出曹劌,對公子偃道:休得無禮。立刻向齊桓公施禮,然後說:我國特使到貴國已經說明了大家都不帶劍。所以,大夫偃隻是執行魯國國君的旨意,請你們能夠理解。
管仲提出,我們的衛士就在這裏。
曹劌想了想,答應了。
曹劌與公子偃都離開。魯國那位下盟約書的使臣出現了,隨之出現的是筆墨錦帛與桌幾。齊桓公問:這是幹什麼?使臣說:我國國君提出這次盟會,旨在向北離開國都五十裏地另設關防,由此向齊稱弟,擁有關內侯的地位即可。條件隻有一個,希望魯國與齊國世代友好,永罷幹戈!齊桓公答應,然後笑道:你這是用來訂立盟約的?使臣說:是的,魯國是小國,會盟時一定不帶劍,這是雙方約定的規矩。帶劍赴盟,傳至諸侯就會以交戰國的麵目出現,於齊國不利。如果您要帶劍赴盟壇,不如不赴。齊桓公微笑道:請你撤去這些。我在國內時,已經答應過你了。使臣並不罷休,提出一定要訂立。齊桓公看看管仲。管仲出來對使臣說:我們主公言必行,請你相信!這時,齊桓公轉臉對隨從們說:大家都不要帶劍,把劍放下,交給王子城父保管。
使臣看到齊國來者均卸了劍,朝遠處站立的人投去一眼。
管仲順勢看去,那兒站立的正是曹劌,臉上放著陰冷的微笑,心裏明白,此次赴約凶多吉少。他琢磨出了曹劌出此策的目的,越發證實自己事先的猜測是對的,暗暗慶幸自己早早備下應對方案……
這時曹劌向特使示語,讓訂盟的人員撤出,齊國人員登壇。
齊桓公從左邊登壇,魯莊公從右邊登壇,雙方到壇上相見,施禮,然後入席。這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依會盟規矩,雙方互施國禮時,巫祝應該出場,先進行祭天等一連串活動。此時不但沒有,場上也沒祝師,顯然是有意為之。齊桓公正欲開口問原因,隻見魯莊公從懷中掏出短劍,躍身而起,左手舉劍對齊桓公,右手指著自己道:魯國弱,你就經常欺負我們,迫使我魯國國都到你齊境隻剩五十裏。今天的會盟,就是設局。與其讓你侵占,一個時辰即可滅我魯國,不如我們兩人現在都死。我與你拚死在壇上。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事變,齊桓公平日裏目空一切、處處以勝利者自居的氣勢一掃而空。隻見他嚇得臉色發黃,渾身打戰,說不出話來。說時遲,那時快,隻見管仲飛快登壇,欲保護齊桓公。曹劌見狀跳上台,抽出劍,攔在管仲與齊桓公中間,嚴厲道:兩國的國君想做什麼事,別人最好不要介入。否則,我的劍不認!接著,大聲說道:請歸還侵占的魯國土地!
事發倉促,左右投鼠忌器,全都眼睜睜地不敢上前解救。
管仲怒斥:你們事先口口聲聲宣稱互不帶劍,還要我們立據為證!可你們君臣均以劍要挾,傳至諸侯,你們沒想到後果嗎?
魯莊公正欲回話,曹劌大聲搶先說道:我們反正是弱羊擱在你們案板上,死前掙紮一下,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