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皇天生我意何如(3 / 3)

餘書此文時正當“文革”期間,大部書籍與資料,皆遭抄掠,其餘殘中幸存。見有清道光二年馮氏雲鵬兄弟編印之《石索》一書,其中所刊之詛楚文為巫鹹、湫淵二石參合,共三百六十八字,字數較他本為多,其中字形每有臆筆,但通篇氣勢尚保神韻,幸供參覽。

不等我看完,張老以掌撐床,坐了起來。

韓:該著《碧落碑》了。

張:臨《碧落碑》主要是學篆法。那兩三年,我的小篆可是大有長進,筆力開張,用墨輕重,許多微妙的地方,都揣摩出來了。

這通碑很有名,在新絳縣城內龍興寺。寺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碑在觀內,所以叫了觀的名字。碑文為古篆書寫,筆法奇古,行筆精絕,後人難以認讀,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珍品。《山右金石存略》謂,道人祈求刻碑,關門閉目,靜坐三日,開門了望,仙鶴雙雙起舞。雖是傳說,也說明了此碑的奇絕。碑高兩米多,寬一米多一點,厚薄就是普通碑的厚薄。碑文刻於唐總章三年(公元六七〇年),高祖之子韓王元嘉、嘉生撰。共計二十一行,每行三十二字,除去空缺,實有六百三十字。內容為韓王元嘉之子李訓、李誼、李撰、李湛等為母喪造像祈福。二百年後,即唐鹹通十一年(公元八七〇年),鄭承規奉命在碑陰下部書刻釋文。原文字跡略有損傷,傳為唐人李陽冰槌擊所毀。後人摹其舊拓重刊一通,存於原碑之側,人稱新碑,碑陰留題“金大定二十三年”字樣。

韓:李陽冰為什麼要槌擊呢?

張:這是個傳說。看的書上說,《碧落碑》筆法奇古,李陽冰特意趕來觀摩,徘徊數日不去,自恨不如,槌擊之,今缺處是也。實際上哪會有這樣的事,李氏的篆書不在此碑之下,怎麼會做這種事。後人這樣說,不過是神化此碑罷了。

不過,這通碑確實神奇。全碑總計六百三十字,其中所保留的古文字達一百二十餘字。這些字有的源於殷商甲骨,有的源於周朝鍾鼎,有的則出自秦刻石鼓文及《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這通碑還有一個非常獨特之處,就是使用了三十多個假借字,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辨識的難度。碑中多次出現的同一個字,極少有相同寫法,且字字有源有據。用篆法書寫鍾鼎文、石鼓文,這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一個創造。正是它在書法藝術上所具有的獨特價值,而名播宇內,為世人所珍愛。

我寫篆字,練書法是次要的,主要還是辨識古文字,為考古做準備。後來研究侯馬盟書,編《古幣文編》,還有研究古印,都用上了。

韓:我看過你寫字,有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跟通常的書家不同。

張:習慣了。一拿起筆,就覺得不能怠慢。那些年,看書練字的時候,常有一種豪俠之氣鼓舞著我。

韓:記得《長甘印存》上有方閑章,刻的是“皇天生我意何如”,筆力蒼古,意境高邁。敢說這話,心中定有抑鬱不平之氣。

張:意境高邁談不上,一點抑鬱不平之氣,還是有的。有時候想想自己這一生,就不能不有一種感慨。皇天啊,你生下我意思是什麼,是光讓我來受窮苦,受屈辱的嗎?小時候受屈辱,長大了還是受屈辱。要是這樣,皇天也太不公道了!好幾個年輕人,知道我喜歡這句話,也刻了送我。

韓:現在總該明白了,皇天生下你是要做大事的,不僅是要為張家爭光,還要為山西爭光,為中國的學術爭光。

張:哪裏,隻能說還做了些自己做得了的事吧。

臨走前,順便問了張先生幾個孩子的狀況。張先生說,他有五個孩子,四男一女。老大張紀林,一九四七年出生,現在是二十四中副校長,自行車國家裁判。老二叫張立茂,學建築,現在住在孝義。老三叫張崇寧,是山西考古所的研究員,是幾個孩子中唯一一個繼承了他事業的。老四叫張小榮,原來搞電焊,現在做工程監理。老五是個女孩子,一九六〇年出生,智商有問題,在身邊照顧他。

對老二立茂,張先生多說了幾句,說起初奶在孝義一戶人家,時間長了,奶媽一家喜歡他,到了接的時候不想叫離開,就留在奶媽家裏。現在已當了爺爺,也是一大家子人了。前不久還來太原看望過他。

晚上看電視,汶川地震,死亡人數已達一萬二千餘人,真讓人震驚。有一所學校,教學樓倒塌,竟有數百名學生埋壓在廢墟中。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但願能多救幾個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