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勝利的日子裏(2)(2 / 2)

韓:你怎麼又到了北京。

張:那年代,真是個亂世,今天做這個,明天就不知道會做什麼。我去北京,突然得很。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有個重要戰役,一敗,閻錫山就知道山西保不住了。你知道是哪個戰役嗎?

韓:不知道。

張:臨汾戰役。時間大致在一九四八年春天,三月幾號記不清了,共產黨那邊攻城的,是徐向前將軍,閻錫山那邊守城的,是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晉南總指揮梁培璜,精兵強將兩萬多人。坐鎮西安的胡宗南,還給派了一個旅的兵力助陣,城破的前一天才用飛機把他的人接走。打了十八天,閻軍守城的人全部殲滅或投降,沒有逃走的。這一戰,最大的意義是,解放了全晉南,使呂梁和太嶽兩個解放區連成一片。這一仗打下來,閻錫山就知道山西快完了。後來的晉中戰役,太原戰役,都不過是勉強掙紮而已。閻錫山打了一輩子仗,不會看不出這一點。我們在省議會,常聽那些老前輩談論戰局,臨汾一仗打下來,人人垂頭喪氣。當然有共產黨背景的人,心裏暗暗高興。

臨汾戰役之後,閻錫山變得更加瘋狂了。解放軍向晉中開過來,晉中戰役又敗了,太原成了一座孤城。我怎麼知道晉中戰役失敗呢?我原來在的七十三師,就是在榆次城外叫打垮的。晉中戰役後,閻錫山就剩下太原一座孤城了。閻錫山下了手諭,要與太原共存亡,所有公務人員,都要輪流守城。這時山西大學遷到北平,杜任之也去了北平。我給杜去信,問我該怎麼辦,杜回信說,來北平吧。去之前,杜還是山西大學的教授,等我去了,杜已不在山西大學了,去華北文法學院當了政治係主任,就介紹我當了校部文書主任。總算及時逃出了太原。在晉西,是杜任之在關鍵時候提攜了我,這次也一樣。

韓:我想把時間訂正一下,你從太原市同誌會到省議會是什麼時間?

張:閻錫山在省城各機關搞“三自傳訓”之前。

韓:這就好說了。我這裏有一本《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的,這些天常翻看。這本書,我在太原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那時是油印兩大冊,叫《閻錫山統治山西罪惡史》,省政協組織閻政權裏的知情人士編寫的。你看這兒,書上說,三自是自清、自衛、自治,中心是自清階段的“自白轉生”,實際上是互相揭發,最後都忠於閻一個人。“一九四七年九月間,先在太原開了各機關全體人員的鬥爭動員大會”。若是這樣,那麼你去省議會時間,當在八九月間,就說八月吧。

張:差不多就是這個時候。

韓:離開省議會去北京,也可以從你說的話上,參照這本書得到具體的時間。你不是說,你原來在的七十三師,是在榆次城外叫打垮的,晉中戰役後閻錫山就剩下太原一座孤城了,說要與太原共存亡,所有公務人員,都要輪流守城。是這樣的吧?

張:就是這樣的,七十三師叫打垮,我記得清楚。

韓:我記得,你說在虎嘯溝時,去河南領兵,領回的兵編為七十三師,師長叫高倬之。幾年仗打下來,高倬之已是軍長,三十四軍的軍長。你看這本書,第四〇四頁上是這麼說的:“趙承綬北逃時,第三十四軍軍長高倬之亦率部北撤。行至車輞村,受到解放軍猛烈阻擊,即退到大常村一帶。七月十二日,該軍第七十三師在大常村被殲,師長被俘,高倬之易裝逃往榆次。”這是七月間的事。再看四〇五頁:“一九四八年六七月間,閻錫山軍隊在晉中和忻縣等地遭到更大損失後,為了做垂死掙紮,號召進行所謂總體戰……於九月間成立了山西總體戰行動委員會……十月一日,所謂太原大保衛戰開始……所有男女成員,均須編組起來,直接間接向戰鬥目標努力。”如果你動身早的話,八月就該離開,遲的話也該在九月,不會到了十月,到了十月怕就走不開了。考慮到你去了北平文法學院正趕上開學,那麼就離開太原的時間,該是八月下旬了。

張:差不多。

韓:也就是說,一九四七年八月間離開同誌會太原分會到了省議會,第二年八月就離開了,在省議會待了一年的樣子。

張:不愧是上過曆史係的,有這樣的考證功夫。

韓:張先生誇獎了,這哪是什麼考證功夫,這是小學算術的功夫,會加減法,就能推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