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又想去延安(1)(2 / 3)

當時二一八團駐紮在虎嘯溝,就是幹部團原來的地方。閻錫山的二戰區長官司令部、綏靖公署、山西省政府,全在不遠處的另一條溝裏。剛才說了,那個溝叫龍吟溝。虎嘯溝、龍吟溝,包括後來的克難坡,都是閻錫山的軍政機關來了後新起的名字。這些名字,據說都是閻錫山自己起的。虎嘯龍吟,聽起來多有氣魄。

也是在虎嘯溝,有一次軍政幹部開會,要求集體加入國民黨。幹部團隸屬於戰區長官部政治部,趙戴文是政治部主任,又是省黨部的主任委員,就作了我們的入黨介紹人。填了表,就完事了。時間在一九四〇年春天吧。我當時也弄不清,以前讓加入同誌會,怎麼這會兒又要加入國民黨了。

韓:這段曆史,我還熟悉。閻錫山跟國民黨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從組織上說,他是老同盟會員,也是老國民黨員,還是國民黨中央的什麼委員,但是,這些不抵事,關鍵是,蔣介石是他的政敵。他發起中原大戰,就是要取蔣介石而代之。失敗了,蔣介石逼他下野,逼他放洋,他躲在大連說要走沒有走。正好發生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要整合全國的力量對付日本人,不能不放他一馬,這才讓他東山再起,當了太原綏靖公署主任,論職權比省主席還大,管著山西和綏遠兩省。

閻錫山重掌山西大權以後,最怕的是國民黨勢力進了山西。中原大戰後,國民黨在山西的勢力抬了頭,尤其是省黨部,處處跟閻錫山作對。閻錫山是個工於心計的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總想著怎麼能把這個釘子拔了。正好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省黨部壓製學生運動過了頭,釀成“一二·一八慘案”,閻便借這個機會,將國民黨省黨部驅逐出省。從那時到抗戰初,長達七八年之久,山西境內就沒有國民黨的省黨部,也就沒有國民黨的黨務係統。這樣,同誌會就取代了黨的作用。

抗戰開始後,經過忻口戰役、太原戰役,閻錫山的部隊損失巨大,財政也日漸困乏,偏居晉西一隅,處處須仰仗國民黨政府的支持和接濟。有所仰仗,就得有所遵從。一九三八年重慶國民黨中央提出恢複山西省黨部的要求,經過多次協商,決定從一九三九年春天起,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秋林,恢複了國民黨的山西省黨部。主任委員是趙戴文,這也是兩方協商的結果。初期活動,仍受到限製,晉西事變後,才開始在二戰區軍政機關,訓練機關,軍隊裏,學校裏,發展黨員,一批一批地履行手續,集體加入國民黨。閻錫山有句名言,叫“冬天穿皮襖,夏天穿布衫”,先前叫加入同誌會是時勢,現在又叫加入國民黨也是時勢,你的感覺是對的。

張:就在我們集體加入國民黨以後不久,張帆又受訓去了,這次是去克難坡,叫什麼“洪爐訓練”。晉西事變之後,閻錫山跟共產黨鬧翻了,意識到如果長期待在秋林,對自己抗日的顏麵大有影響,決定扭轉這個局麵。辦法之一是,把他的長官司令部,搬到山西那邊去。派人過河去選地方,選來選去,選中了吉縣一個叫南村坡的村子,改名叫克難坡。

這時我還沒有去過克難坡,隻聽人說,也是個小村子,沿山坡挖了許多窯洞,還建了禮堂什麼的。閻錫山這個人有點迷信,實際上舍不得離開秋林,秋林屬宜川縣,他的字叫百川,宜川不就是宜於百川嘛,這意思多好。來到南村坡,閻錫山嫌“南村”二字諧音“難存”不吉利,改名叫克難坡,圖個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