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看了這個奏章,不覺大驚失色。他一輩子都崇佛道,好方術,對這種自然現象發生所做的附會解釋尤其篤信。他害怕如果做出改易儲位的忤逆天意的舉動,各種災難禍害就會接踵而至。他連忙到寺廟掛袍行香,祈求上天原諒他的過失,並下旨說:“東宮太子之立乃天意,不可違背。任何人不得再提改易儲位之事。”
改易太子不成,萬貴妃無法咽下這口惡氣,卻又無可奈何。她知道有朝一日憲宗歸天,太子即位,是不會饒恕她和她的家族們及她的黨羽的。她變得心情低沉,鬱鬱不樂,囂張之勢有所收斂。
公元1487年春,萬貴妃的心情越來越壞,動輒發脾氣,由於她肥胖臃腫,一發起脾氣來就呼吸急促,好半天喘不過氣來。這天,一個宮女因一點小事觸怒了萬貴妃,盛怒之下,她操起驅趕蚊蠅的拂塵猛力地朝宮女狠打幾下,氣喘之下,一口痰堵在嗓子裏,氣絕身亡,卒年59歲。出外參加慶成宴而回的明憲宗聽到寵妃暴薨的消息,急忙趕到安喜宮,放聲大哭,他撫摸著萬貴妃的屍體,邊哭邊歎:“萬侍長去了,朕怎麼能再久留於世呢!”為了表示對萬貴妃的痛悼,他下旨輟朝7日以示哀悼,並按皇後禮葬萬貴妃於昌平天壽山西南的蘇山,贈諡號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萬貴妃之死,對憲宗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還不滿四十歲的他竟因哀傷過度,一病不起,也於當年八月二十二日死去。曆史上貴妃專寵不乏其例,但像明憲宗這樣終生寵愛一個比自己年長19歲的女子,則是絕無僅有的。
明憲宗去世後,太子朱祐樘即位,史稱明孝宗。曆經磨難的明孝宗深知匡時糾弊的必要,即位之初就懲治了靠依附於萬貴妃而進身的貪贓枉法、奸佞無恥之徒。他命令把李孜省謫戍邊衛,旋又下旨把他捕入大獄,最後拷死於獄中;僧人繼曉也被逮捕法辦,後來被處死;太監梁芳、韋興等被充南京淨軍,至死未再複用。大學士萬安一看勢頭不妙,慌忙改弦更張,逢人便辯解說:“我與萬家並無親緣,我與萬家已經很久沒有來往了。”後來孝宗無意中翻得一小篋奏疏,裏麵全是講房中術的,每疏末尾處都署有“臣安進”。孝宗閱後怒不可遏,立即派已被重新召回的、忠厚耿直的司禮太監懷恩提著篋子去內閣質問萬安:“這難道是你大學士應該上的奏疏嗎?”萬安嚇得魂飛魄散,跪在地上不敢作聲。懷恩又將科道彈劾他的奏疏讀給他聽,讓他辭職。可萬安跪下哀求並無去意,懷恩隻得摘其牙牌說:“請公去矣。”萬安這才倉皇索馬回府,請求回鄉。
朝廷憎恨萬貴妃的人十分多,許多大臣紛紛奏章列舉萬貴妃殘酷惡毒、殺人害命,以及其兄弟的驕橫霸道。禦史曹璘上疏要求孝宗拆掉萬貴妃的墳墓,削奪她的諡號,並治萬貴妃家屬的罪。山東魚台縣丞徐瑣上疏說,紀太後之死係萬貴妃所為,請求逮捕當時的太醫和萬氏眷屬曾出入宮禁者,究問紀太後的死因。還有的大臣借孝宗頭上一直有的禿疤想激怒孝宗,治萬貴妃家屬的罪。但孝宗僅據事實降了萬貴妃兄弟的職,降萬喜都督同知為指揮使,降萬通、萬達都指揮同知為副千戶。僅此而已,並未做過多處理。孝宗的孝悌觀念很強,他正是因為孝敬父母才被後人稱為“孝宗”的。孝宗下旨說,如果追究萬貴妃的罪過,就會違背先帝(明憲宗)的意願,他不能做不孝之事,對於有關萬貴妃的事情,也就不再追究與過問。
姓名:張氏
生卒年:不詳
婚配:明孝宗朱祐樘
封號:皇後
封後時間:公元1486年
公元1486年,太子朱祐樘已長大成人。昌國公的女兒張氏因姿色出眾、知書達理被選為太子妃。同年,孝宗即位,她也被冊封為皇後。
明孝宗和張氏的感情非常好,常常形影相隨,談笑風生,恩愛無比。他們倆人關係如此親密,除了張氏的溫柔體貼外,孝宗坎坷的身世也是一大原因。孝宗自幼生活在宮中險惡的環境裏,後妃們爾虞我詐的爭鬥,使他看透了世態炎涼,過早地成熟起來。他剛生下來,就因怕受到萬貴妃的迫害,而由太監張敏偷偷地藏在安樂堂內撫養,一直到五、六歲,還未起名宇,更不知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直到公元1475年,張敏才把真相告訴了憲宗,憲宗才將孝宗立為皇太子,並起名為朱祐樘。然而,他的生母紀氏馬上就被萬貴妃害死了。此後,一直到他長大登基,他始終是在提心吊膽中度日,他的感情沒有寄托,內心十分孤獨。所以,他登基後,和張氏互敬互愛。張氏了解了孝宗的身世,對孝宗更加體貼溫柔。她不僅親自照管皇上的起居飲食,還與皇上一起分擔國事憂愁,加上她本人聰慧伶俐、知書達理,二人的感情是越來越深,後宮裏的美女成群,但孝宗平生所愛始終隻有張氏一人。閑暇之時,他總願和張氏共同度過甜蜜的時光。在曆代皇帝中,像孝宗這樣對愛情專一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