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2年,即天讚元年(後梁龍德二年),晉王李存勖圍攻鎮州(今河北真定)的張文禮,盤踞定州(今河北定縣)的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也與李存勖為敵,擔心鎮州一失,定州唇亡齒寒,就暗中差人令已投降了遼朝的兒子王鬱設法賄賂契丹貴族,讓遼朝發兵南下解鎮州之圍。王鬱向阿保機遊說道:“鎮州美女如雲,金帛如山,皇帝若速速前去,都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否則將會為晉王所有了。”阿保機被他說動了心,要乘機拿下鎮州、真州這兩大中原重鎮,點集全國主力就要南下。述律平仍認為時機不成熟、不該冒這次風險,對阿保機說:“我們有西樓羊馬之富,其樂無窮,何苦勞師遠出,乘人之危撈好處?我聽說晉王用兵,天下無敵,與他交鋒可要慎重,萬一失利,後悔可就來不及了。”阿保機不聽,說了句“張文禮有金五百萬,待我取來送給你”。率軍而去。攻克涿州(今河北涿縣),包圍了定州。次年正月,李存勖親率5千鐵騎來攻,擊退遼軍,又在望都(今屬河北)把阿保機殺了個落花流水。阿保機被迫撤退,正趕上大雪下了十幾天,深達數尺之厚,遼兵人馬凍餓而死不計其數,狼狽而回。
阿保機得此教訓,見漢地未易輕取,即在述律平的策劃下,先向西平定力量較弱的突厥、吐穀渾、黨項諸部,述律平坐鎮皇都,確保後方腹地的安全。有一年,阿保機越過沙漠西征黨項,室韋族黃頭、臭泊二部見遼後方空虛,企圖乘機襲滅契丹皇室。
述律平得報,勒兵嚴陣以待,敵人來到,猛然發起反擊,大敗敵軍。從此,她的威名更為各族敬畏。西部平定後,述律平又隨阿保機回頭向東消滅了渤海國,占領了整個遼東地區,也為日後南進解除了後顧之憂。
公元926年七月,阿保機在征服渤海國後的回軍途中,死於扶餘城(今吉林農安)。由其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尊號“嗣聖皇帝”。述律平被尊為“應天皇太後”,臨朝稱製,權決軍國事,她並沒有像中原皇朝一樣立即立一個新皇帝,而是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裏,一直由她一個人麵南臨朝。為了把大權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上和把自己喜愛的兒子耶律德光扶上台,她揮舞著白森森的屠刀向一切妨礙自己的人大開殺戒。
述律平和阿保機共生育了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又名圖欲,次子即耶律德光,老三耶律李胡。還在這三個兒子少年時,阿保機就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測驗過他們各自的性格。有年隆冬,天上飄著鵝毛大雪,滴水成冰,極其寒冷,阿保機吩咐三個兒子出去撿柴薪,回來生火取暖。德光不管幹的濕的,很快弄到一抱,最先回到帳中。圖欲隻撿幹的,捆紮好第二個回來。李胡磨磨蹭蹭,撿的不多,丟的卻不少,最後一個回來,把柴往地上一丟便再也不肯動手,抄手站到一邊,縮頭縮腦暖和去了。阿保機冷眼旁觀,對述律平說:“大兒巧,二兒誠,小三最沒出息。”三個兒子以後的成長果然像阿保機評價的一樣。圖欲聰明嗜學,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針灸之術,能寫作華麗的遼、漢語文章,曾把《陰符經》譯成契丹文,還擅長丹青繪畫,他繪製的《射騎》、《獵雪騎》、《千鹿圖》等作品後來流傳到宋朝,被宮廷珍藏。他多方搜集了一大批漢文圖書,據說有萬卷之多,收藏在醫巫閭山絕頂的望海樓,其中有些繕本書,當時在中原都很難見到。他主張應在遼朝大力發展儒家文化,甚至應該皆用漢法。述律平雖然也非常欽羨高度發達的漢族文化,器重韓延徽等漢族知識分子,對兒子們學習漢語也抓得較緊,曾讓圖欲、德光當著她的麵寫漢語文章給她看。但總的來說,她對漢族文化的理解比較狹窄,最為重視的隻是那些具有實用價值的技術、技能,如手工業、醫術等等。她認為漢族文化比如工技、醫術、農耕、城市建築等隻能在保持契丹族固有傳統的前提下發揮作用,隻能用於增強契丹的軍事、經濟實力,而不能容忍漢族文化取代契丹傳統,擔心不加限製的漢化會使驃悍勇猛的契丹人變得怯懦無用。因此,這種對漢族文化的基本態度就導致了她對圖欲不喜騎射、一味迷信儒術、主張全盤漢化等有違契丹民族傳統的思想和做法的極度不滿。盡管圖欲是長子,阿保機當皇帝後很快把他立為皇太子,但阿保機後來大概也覺著他繼承皇位有點不合適,所以討平渤海後,把原渤海國改名東丹國,稱國都為天福,冊命圖欲為人皇王當東丹國的最高首腦。並且賜給他天子的冠服,建年號“甘露”,稱製,設置左右4宰相及百官。除了每年進貢15萬端布,一千匹馬外,國中一切事務一概隨著圖欲的心願用漢法治理。東丹國實際就像個獨立國家一樣,圖欲也基本上成了那裏的皇帝。阿保機大概是想用這種辦法來換回已被圖欲擁有的遼朝皇位繼承人的身份。圖欲可能也窺破了父親的這層用意,東去就國時絲毫沒有高興的神情,而是哭泣著上路的。阿保機沒來得及做進一步的安排就溘然長逝,在述律平眼裏圖欲就更沒有什麼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