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宋朝後妃(15)(1 / 2)

公元1223年八月二十七日,寧宗病重,史彌遠於是假傳詔旨,宣召貴誠入宮,並改名為昀,封為成國公。這件事做得極為秘密,連楊皇後也被蒙在鼓中。5天以後,寧宗駕崩,史彌遠即派楊皇後的侄子楊穀、楊石告訴了楊後廢立的事。楊後雖然不喜歡皇子竑,但他是寧宗冊立,自己無權更動,搖頭不應,說:“皇子竑是先帝親自冊立,怎敢擅自變動?”楊氏兄弟反複勸說,一夜之間往返於楊皇後和史彌遠之間7次,說得口幹舌燥,楊皇後執意不肯。最後,楊穀哭勸說:“朝廷內外,軍民一心,擁戴成國公(趙昀),如不即行策立,定會生出事變,楊氏一族將無噍類了。”楊後沉默了許久,才無可奈何地問道:“趙昀在哪裏?”看到皇後態度終於有了轉變,楊穀即興衝衝地通報史彌遠去了。按照史彌遠的刻意安排,當晚皇子趙昀由宮中的快足宣進宮中。楊後見了趙昀,扶著他的背說:“從今往後,你就是我的兒子了。”隨後才派人召來皇子竑。百官已靜候朝堂之上,楊皇後於是假托寧宗的旨意廢掉濟王趙竑,立趙昀為新皇帝,是為理宗。楊皇後被尊為皇太後,與皇帝一起臨朝聽政。

理宗即位時,已年滿20歲,楊太後已年逾花甲了。楊後自垂簾聽政後,太後侄子楊石卻憂心忡忡,不久秘密上疏陳述真宗劉皇後、仁宗曹皇後、英宗高皇後臨朝聽政的緣由,同時兼及兩漢、唐朝母後臨朝稱製的得失,言詞懇切。楊後猶如醍醐灌頂,驀然醒悟。下令朝臣選擇吉日,撤簾歸政。

公元1225年,楊太後撤簾還政。

後妃臨朝,接踵而來的常是外戚幹政,往往會敗壞朝政,楊太後激流勇退,可謂晚節流芳了。

公元1232年冬,楊太後病逝,終年71歲。諡為恭聖仁烈皇太後。

姓名:謝道清

生卒年:公元1210~1283年

籍貫:南宋台州臨海(今浙江臨海縣)

婚配:南宋理宗趙昀

封號:皇後

謝道清是寧宗時宰相謝深甫的孫女。她生來麵目粗黑,一隻眼中還生有白斑。她的父親早死,家道中落,自小便提水打柴,淘米做飯,過著樸實無華的平民日子。

宋理宗少年即位,轉眼到了大婚之齡,便由廷臣著手挑選中宮。楊太後早年榮登後位,除了自己苦心經營,還得力於當時的左丞相謝深甫,所以一直感恩不盡,這次選妃,特意關照要從謝家女兒中遴選。道清的叔父謝掬伯搖頭不止,說:“看她長相,怕隻能做個灶下婢女。何況是奉皇帝之命納女入宮,不比尋常,應當準備豐厚的行裝,匆忙之中,哪裏籌辦得來呢?”相傳,正在此時,有一群喜鵲飛來,鄉人見了嘖嘖稱奇,一時親友都慷慨解囊,為她置辦行裝。叔父無由阻擋,隻好親自送她啟程前往京師。

上路不久,謝道清麵部便生了一種奇怪的皮疹,之後結痂退去,臉色變得膚如凝脂。途中又碰上了眼科名醫,治好了眼中白斑。一雙流光溢彩、顧盼生輝的眼睛,配上可人的身材,平添了不少的風韻。

楊太後聽說謝道清異乎常人,已經有意立她為後了。理宗不敢違拗太後的旨意,隻好冊立謝道清為皇後。謝皇後固然端莊,但她隻知侍奉皇太後,不會奉承皇上,所以,理宗最寵愛的還是美貌的賈貴妃。

謝皇後性情溫和,對她的情敵也絕少嫉妒之心,楊太後益發認為她有古時賢後之風。楊太後死後,賈貴妃越發專寵後宮。貴妃弟賈似道是個地道的無賴,但因為貴妃的關係,也做了籍田令,逐步受到重用,最後位至宰相。

賈貴妃外,還有一個宮人閻氏,也受到理宗的愛幸,不久就被封婉容,與賈貴妃兩人寵冠六宮。這閻妃也非善良之輩,仗著理宗的寵愛,與內侍董宋臣等表裏用事,敗壞朝政。賈貴妃死後,閻婉容晉封貴妃,董宋臣因妃得寵,更加橫行不法。

閻貴妃恃寵幹政,賈貴妃援引外戚竊據高位,隻有謝皇後雖然貴為天下之母,但既無意爭寵,也無意弄權,卻能效尤賢後,埋頭深宮。所以宋理宗雖然不喜歡她,對她也還比較禮重。

公元1264年冬,理宗駕崩。繼位的皇太子趙禥是理宗之弟榮王的兒子,是為度宗。謝皇後被尊為皇太後。

公元1274年夏,度宗病死,由權臣賈似道做主,立年僅4歲的趙顯為小皇帝。謝太後被尊為太皇太後。因皇帝年幼,由謝太後垂簾聽政。名義上如此,實際上軍國大權都在宰相賈似道手中。

大敵當頭,賈似道仍在朝歡暮樂,歌舞升平。無怪乎去年樊城被圍,人們諷刺他“羽書莫報樊城急,新得娥眉正少年”了。京湖製置使汪立信聽說元朝出兵,憂憤交迫,上書賈似道提出抗元二策,但賈似道看了上書,勃然大怒,大罵汪立信“瞎賊,膽敢狂言”。後來,元軍統帥伯顏得知汪立信的計策,曾經說過:假使汪立信的上策得以實行,元軍何能到此?!元軍不過20萬人,而宋朝當時還有生力軍70萬人,那個時代宋朝並非注定要滅亡,而是大有作為的。可是賈似道反而罷免汪立信,另以親信擔任京湖製置使,不做絲毫抗戰準備。忽必烈以伯顏為統帥,兵分兩路,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