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十月,朱氏護送趙頊的靈柩前往鞏縣(今河南鞏縣西)陵墓區安葬,途中駐於永安(鞏縣西南)。當時,曾擔任過宰相的韓絳知河南府,親自從洛陽到永安迎駕,朱氏走在後麵,韓絳亦往迎之。葬禮結束後,朱氏回到宮中,偶爾向高太後提起此事,高太後不聽便罷,一聽竟勃然大怒:“韓某乃先朝老臣,你哪能受他的望塵之禮!”嚇得朱氏淌著眼淚連連向她謝罪。最高權力者的一笑一顰都會成為趨炎附勢之徒的聖旨天條,看見高太後對朱氏產生了不滿,幾個馬屁精顧不得細想朱氏是何許人也,立即順著高太後的話頭奏上了朱氏的所謂過失。有個叫吳靖方的禦藥院官員還描繪了許多細節,說朱氏奉靈柩西行的路上,不知何故竟笑出聲來,這是不敬先帝;韓絳到永安拜見她時,她坐在堂上屁股都不抬一下,也沒有一句慰勞之言,這是不重老臣等等。然而另一些官員卻對高太後的這種態度不以為然,他們或者出於公心,或者企圖從另外角度討好高太後,提出應該進一步尊崇朱氏,為高家將來打算。承議郎、守起居舍人邢恕有天就對高太後的侄子高公繪說:“太妃過去是先帝之妃,今日乃皇帝之母,母因子貴,理所應當,小人離間之風,決不可長,萬一皇帝知道此事,你老高家將來可就麻煩了。”高公繪嚇了一跳,忙問如何是好。邢恕說:“看在老朋友的麵上,我替你起草一道奏疏,你出麵向太皇太後請求尊禮太妃吧。”高公繪就把這封奏章請人謄抄一份秘報給高太後。高太後一看,既生氣又奇怪,宣來高公繪,厲聲問道:“你不識字,是誰教你寫的?若不實說,打你板子!”高公繪顫顫兢兢,把前後經過統統招供出來。高太後更是大怒,當即下令把邢恕貶到了隨州(今湖北隨縣)。
高太後聰明過人,最終心平氣和之後,冷靜地想了想邢恕和高公繪的話無論從禮法名分還是從自己的長遠利益來講,都是有些道理的。於是在元祐三年(1088年)七月下了一道詔令,讓有關部門稽考典故,討論如何褒崇朱氏。從此之後,朱氏便在車輿、傘蓋、冠服等方麵,正式享受起了與皇後完全一樣的待遇。紹聖年間,向太後進一步提高朱氏的地位,命令在她的住處建殿,改乘車為輿,可以從宣德東門出入宮禁,百官所上箋奏稱朱氏為“殿下”,住所定名“聖瑞宮”。封贈其崔、朱、任三個父親皆為師、保。
公元1102年二月,朱氏病死,終年51歲。追尊為皇後,諡號欽成,陪葬神宗的永裕陵。
姓名:孟氏
生卒年:公元1073~1131年
籍貫:北宋洺州(今河北永年縣東南)
婚配:北宋哲宗趙煦
封號:皇後
封後時間:公元1092年
子女:一女福慶公主(12歲時亡)
尊號:隆祐太後(初尊“元祐太後”)
諡號:昭慈聖獻皇太後
公元1092年,趙煦17歲,高太皇太後和向太後覺得應該給他立一個皇後了,就物色了百餘名世家少女入宮備選。眉州防禦使兼馬軍都虞侯孟元的孫女孟氏,雖比趙煦大了將近5歲,端淑幽嫻,生得文靜,因而雀屏中選。舉行了盛況空前、最為隆重的婚禮大典後,孟氏與哲宗成親了,不久被封為皇後。
據說,當時太史局議定五月十六日是個黃道吉日。但在道教理論中,五月十六是天地交合之日,夫婦應分居別寢,違犯者必折壽早死,所以民間都把這天當作忌日。皇太妃朱氏以及趙煦本人仍對此心存忌諱,高太皇太後出麵裁決,最後還是把大喜之日定在了五月十六日。
大婚典禮這天,盛況空前,人人臉上溢滿了笑容,唯獨小皇帝趙煦看到孟氏姿色平平,臉上明顯地流露出了不滿意的神情。
一年後,孟氏生下女兒福慶公主。此時趙煦已另有所愛,對孟氏就更見疏遠了,孟氏隻得與女兒廝守空房。
趙煦寵愛的是美女劉氏,劉氏挖空心思想要取代孟氏後位。公元1096年秋,福慶公主患病,多方醫治不見好轉,孟氏心焦如焚。孟氏之姐頗懂醫道,她見公主用藥無效,著急之下,便拿來了道士治病的符子。孟氏連忙命人把符子收藏起來。等趙煦難得地來看望女兒時,孟氏向他詳細解釋了事情的原委。趙煦並未怪罪。孟氏當其麵把符子燒掉。劉氏卻抓住這個把柄,四處造謠,說孟氏在搞符咒厭魅。沒幾天,福慶公主病死,孟氏還沒有從喪女的悲痛中掙脫出來,一場橫禍就降臨到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