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宋朝後妃(9)(3 / 3)

就像變法改革因遭到舊黨的頑強反對進行得不一帆風順一樣,廢除新法的活動在變法派成員們的抵製下,同樣進行得不一帆風順。長期與變法派鬥爭的實踐,使高氏和司馬光等人深深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政權上每放棄一塊陣地,變法改革就會邁進一步;政權上隻要保留一個角落,就能或多或少地阻礙變法的進展。新法是與變法派緊密聯係在一起的,而當時變法派首領蔡確、章惇、韓縝仍身居相位,要想進一步廢除新法,除了積聚、擴大自己的勢力之外,還必須不遺餘力地排擠打擊變法派,從而把全部政權攫取在自己手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高氏決定加強舊黨在禦史台、諫院中的力量,她在把王岩裏、劉摯、孫覺等人分別任命為監察禦史、侍禦史、諫議大夫之後,又在元豐八年十月,不經過諫官須由知製誥以上官員薦舉,然後由宰執大臣進奏的正規程序,直接下令任命唐淑向為左司諫,朱光庭為右正言。蘇轍為右司諫。宋代的禦史台、諫院(合稱台諫)職掌糾察百官、肅正綱紀,它控製言路,權力氣勢幾與宰相抗衡,而且有“風聞奏事”的特權,即不一定需要真憑實據,隻要抓住道聽途說的傳聞,就可以用來彈劾大臣,這一職能無疑大大強化了皇權,而使宰相的權力更受牽製。一班舊黨的幹將被接連安插進台諫之後,對變法派的參劾頓時掀起了更高的聲浪。

果然,司馬光一當宰相,立即加快了廢新法的步伐,同時也加緊了對新黨的排擠。正月時,司馬光連上兩道奏章,要求廢免役法恢複差役法,他挖空心思說盡了免役法的壞的漏洞和弄虛作假的伎倆,被任知樞密院事的變法派首領章惇一一捉住,敲點出來。司馬光老羞成怒,與章惇把官司打到了高氏簾前,章惇自恃有理,對司馬光冷諷熱嘲,大加挖苦,甚至說將來我豈能陪著你挨刀吃劍。原來對章惇就反感的高氏這下子更火冒三丈,立即部署台諫上章討伐。王岩裏說:“章惇輕佻浮薄,奸險凶悍,寡廉鮮恥,無大臣之禮,平常動不動說些詼諧下流的市井俚語,侮辱同事,今於簾前爭役法,又出言不遜。淩上侮下,敗群亂眾,大概是見陛下用司馬光做相,眼紅忌妒,心懷怨恨,請求痛貶以謝天下。”閏二月二十三日,章惇被貶至汝州(河南臨汝)。一個月後,韓縝也被貶到潁昌府。

高氏和司馬光等排擠新黨是為了給廢新法掃清障礙。到元祐三年底,新法已廢黜淨盡,新黨分子也基本上全部掃地出朝,有的被貶為地方官,有的被逐出政府,趕回老家閑住,有的被“編管”到偏遠州縣,失去遷居自由,高氏卻仍不放鬆對他們的迫害打擊。被“安置”到建州的原是王安石主要助手的呂惠卿後來曾說:“我被貶的9年間,連一口冷水都不敢喝,惟恐生病,讓那些好事之徒抓住把柄,說我是因悲戚愁歎得病的。”如果說呂惠卿不敢喝涼水是由於他自身恐懼緊張導致的話,那麼蔡確貶死於嶺南則完全是高氏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