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宋朝後妃(8)(1 / 3)

蘇軾之案終於得到緩解,而曹氏的病情卻日漸加重。十月初開始,趙頊就停止上朝視事,每天都在慶壽宮伺候曹氏,晚上就睡在那裏,10多天衣不解帶。還派宰相祈禱天地、宗廟、社稷,減天下囚犯死罪等。大做善事,以回天意。至於醫治更是不遺餘力。然而這一切都沒能發揮作用,十月二十日,曹氏去世,終年64歲。次年二月葬於永昭陵。

姓名:張氏

生卒年:不詳

籍貫:河南永安(今河南鞏縣南)

婚配:北宋仁宗趙禎

封號:皇後(追封)

諡號:溫成

張氏,祖父張穎,進士出身,雖說是吳越王錢俶後人的乘龍快婿,卻無奈仕途偃蹇,一輩子沉淪下僚,臨死才當上了建平縣令。到父親張堯封時,家境貧寒,難以自立,便寄居於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助教曹簡家中,在名儒孫明複門下求學。張堯封英俊豪邁,學習也較為勤奮,頗得孫明複的賞識,曹簡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連生一兒三女,其中最小的一個便是張貴妃。後來張堯封考中進士,補為石州軍事推官,滿以為從此可以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了,卻不料命運不濟,還沒走馬上任就病死在了京師。可巧,張堯封的本家哥哥張堯佐要去四川赴官,曹氏新寡,百無聊賴,便求張堯佐帶著她和膝下孤幼一同前往。想不到張堯佐絲毫不念親戚情分,竟以路途遙遠為理由斷然拒絕。曹氏走投無路,隻好求婆婆錢氏的娘家垂憐幫忙,把三個女兒送入宮中。這時張貴妃年方8歲。

人越是嬌生慣養,越是不更世事,相反自幼坎坷多艱,卻能較早地成熟練達起來。張氏幼年驟失父母之愛,來到這舉目無親的森嚴深邃之地,處處仰人鼻息,環境迫使她不得不處心積慮地揣度周圍人們的心思,很自然地練就了一套善解人意的功夫,再加上她模樣俊俏,口齒伶俐,幾年過去,越來越贏得了趙禎的寵愛。18歲上,由清河郡君晉封才人,次年又連越五秩封為修媛。就連她的祖宗三代也跟著沾了大光,慶曆二年(1042年),追贈其曾祖張文漸為寧州刺史、祖父張隸為光祿少卿,外祖父曹簡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僅僅是個修媛就膺得封贈祖宗三代的殊榮,這在宋朝開國以來可是未曾有過的事情,足見張氏得寵到了何等程度。

但人無論怎樣得意,也並不總是快馬加鞭、錦上添花的,有時仍免不了要有些不盡如意之處。張氏生的兩個女兒安壽公主和寶和公主先後生病夭折,享年都隻有3歲。張氏經不起這連喪二女的打擊,也病倒了。她拉著趙禎的手說:“妾之所以連遭災殃,隻怕是命薄福淺,難當寵名的緣故吧?請求把我降為美人,或許可以消災避禍。”趙禎對張氏向來唯言是聽,隻怕就連代為染病也在所不辭,所以張氏名分雖降,盛寵卻絲毫未減。張氏特別喜歡吃金橘,趙禎就專門派人南下江西采購,使得這種汴京人原本不認識的小水果名重一時。張氏為籠絡眾嬪妃,經常指示染院趕製各種新樣時裝,遍贈宮女,竟使左藏庫所積紅羅一再告罄。張氏在宮中的勢力幾乎超過了曹皇後,甚至一度曾讓趙禎產生過廢曹立她的念頭。

公元1048年,即慶曆八年,閏正月的一天夜裏,幾名禁卒發動變亂,殺入後宮,當時多虧曹皇後臨危不懼,及時應變鎮壓下去,張氏隻是在事後才跑到趙禎麵前問安而已。照理說這一護蹕之功應首推曹皇後,張氏根本沾不上邊,但趙禎在向大臣們宣諭此事時,卻大談張氏的功勞,說六宮中隻有她將生死置之度外,從別殿來衛,對曹皇後的作為竟隻字不提。樞密使夏竦當即迎合趙禎的旨意,提出應大大尊崇張氏的地位,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王贄也連聲附和,而且特別指出那些叛卒是在皇後的寢殿附近作亂的,請予嚴加追究,言外之意是皇後可能與叛卒有什麼聯係,企圖陷害曹皇後,為尊崇張氏掃清障礙。由於王贄在關鍵時刻說了這些話,所以張氏後來對他特別感激,曾秘贈給他數以萬計的黃金,甚至對人說:“王贄,我家之諫官也。”

既然趙禎咬定張氏有護蹕之功,那她自然是非要尊崇不可的,尊到什麼地步?難道要尊為皇後嗎?趙禎心裏何嚐不希望這樣!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人們私下議論紛紛。宰相陳執中生怕說錯了話得罪皇上及其寵妃,隻好裝聾作啞,翰林學士張方平對陳執中說:“漢代馮婕妤勇攔猛獸,舍身護駕,尚且沒有特別尊崇,據說平叛之際,張美人實際並無什麼了不起的表現,又能尊到哪裏去?況且皇後健在,並未失德,而美人與之並駕齊驅,古無此禮,若果行之,隻怕你就要成為天下人責罵的眾矢之的了,這可是終身難以洗雪的大罪啊!”陳執中聽了這話,才打起精神向趙禎請求隻把張氏尊為貴妃。趙禎其實也知道曹皇後有功無過,毫無借口將她廢掉,天下亦無二後並立之理,而貴妃已是嬪妃中最高的封號,庶幾可以表示自己對張氏的一片愛戀之情了,於是,在當年十月十八日晉封張氏為貴妃,令有司選擇吉日,備禮冊命。不料在冊禮問題上又引出了一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