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五代十國後妃(8)(1 / 3)

史稱:大周後

周宗,字君太,跟從徐溫為給使,因善於辭令,逐漸得以升遷。南唐建國,為宰相,官至司徒,成為元老重臣。周宗富貴之後娶高門之女為繼室,生有二女,皆有傾國傾城之貌。其長女,即周娥皇。

娥皇膚色白晳,人頗聰慧,琴棋書畫、詩書歌舞無不涉獵,會演戲,能唱歌,還彈得一手好琵琶。娥皇孩提時就聲名在外,讚譽不絕於耳。

18歲那年,娥皇被父親帶到皇宮,參加皇帝李璟舉行的一次音樂詩會。娥皇從容獻奏琵琶,藝驚四座,同樣令當時還是太子的李煜為之傾倒。太子李煜是一個著名的風流才子,人也長得漂亮: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有大貴之相。他愛好文學、書法、繪畫,詩詞創作水平極高。娥皇早就從自己的老師處聽到了他的大名。而且,李煜比自己還小一歲,成就卻超過了自己,這更使娥皇敬佩。

娥皇又獻一曲憂傷的相思調,在座之人無不感動。就是此次相會,二人以曲傳情,都覺得情投意合。皇帝李璟將蓋世之寶“燒槽琵琶”當眾賞給了娥皇。從此,周娥皇名聲大振。

宴會後,李煜趕到宮門外,送給娥皇一首新詞,希望今後詞曲唱和,交終生之好。該詞詞牌名為《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日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公元954年,18歲的娥皇嫁給了17歲的皇子李煜。兩人婚後愛情彌篤,詞曲相和,生活美滿。

有時周後載歌載舞,舞姿極美。這使李煜興致極高。他有一首《浣溪沙》詞,是專門描寫周娥皇歌舞的: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蕭鼓奏。

又有一首《玉樓春》,也是描寫娥皇歌舞的: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風蕭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杆情味切。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

到公元961年,北方後周王朝在柴榮皇帝的治理下逐漸強大,派大兵南侵,南唐大敗,喪失了江淮之間全部領土,周軍隨時都可能渡江消滅南唐。南唐元宗李璟手足無措,在逃往南昌(今江西南昌)避難後不久,就憂懼而死,李煜當上了皇帝,娥皇也當上了皇後。但是強敵壓境,李煜隻得先向後周皇帝,後來又向北宋皇帝稱臣進貢,處於十分屈辱的地位。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煜和周娥皇仍然不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心上,不圖進取。南唐王朝和後周王朝簽訂了屈辱的城下之盟,承認了北方的宗主國地位。此後,李煜與娥皇繼續過著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整天寫詩填詞,歌舞作樂。在國事日非的情勢下,李煜反而在詩詞創作上獲得了更大的成就。

南唐後主李煜熱戀著娥皇,將娥皇冊立為皇後之後,對上千宮女一個也看不上眼,專房寵嬖。娥皇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仲寓,少子名仲宣。

周皇後成天嬉戲玩耍,有時雪夜酣宴,舉杯請李後主起舞。偶爾李煜累了,娥皇還要他跳,李煜說:“你如果能創作一首新詞曲,我就隨曲跳舞。”周後立即拿來紙筆,頃刻就填成新曲一首,隨即輕聲曼唱,於是,李後主又是一陣狂舞……

周娥皇有一首著名的《邀醉舞破調》,即是雪夜邀李後主跳舞所作,詞極豔麗,才氣橫溢,讀之叫人動情。可惜,這首詞曲今已失傳了。又有《恨來遲破》詞曲,也是娥皇手寫,也是極有才氣的名作,今也失傳了。我們今天已看不到這位才女留下的作品,這當然是一件巨大的憾事。

周娥皇的音樂天才是很值得稱道的,她自小學古箏,彈得一手好琵琶,精通數種樂器。她的譜曲水平也很高,李煜詞的許多曲子正是周娥皇配的,有時即時配曲立即就交歌伎演唱。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更使人敬畏娥皇的音樂才能。盛唐之時有一首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以後,樂工離散,曲譜失傳。有一份民間的殘譜,傳入了南唐宮廷,但一般樂工禮官都無法認出。娥皇聽說後便令人將譜拿來,仔細鑽研,個把月後,就理出了頭緒。娥皇用琵琶彈奏,使開元、天寶的部分遺音複傳於世。娥皇又加以引申創造,排成了大型的曲舞,轟動了京城。當時內史舍人徐鉉也懂音律,聽後嘖嘖稱是,曾對宮廷樂師曹生說:“的確像開元天寶之音,但曲譜改了,不是吉祥之征”。其意思是說,此乃亡國之音。唐明皇不正是在燈紅酒綠的輕歌曼舞中迎來安史之亂的嗎?

南唐國勢日弱,離亡國已經不遠,然而,娥皇竟不待亡國而先逝了。在她充滿才氣的詞曲創作達於巔峰之際,竟臥床一病不起。而當病情稍有好轉之時,周後最寵愛的少子仲宣夭亡了。這給娥皇以最沉重的打擊,以致病情轉於惡化,終致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