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長公主竊取情報,促使石敬瑭提前起兵,避免了遭受李從珂的襲擊,同時也促使石敬瑭出賣中原人民利益,賣身投靠契丹貴族,演出了一幕空前絕後的曆史悲劇,這是她始料未及的。後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南)提前起兵,李從珂親統大軍前來討伐。石敬瑭自覺實力不足,聽從幕僚桑維翰建議,遣使往契丹求援。當時契丹貴族建立的遼朝,在耶律德光的領導下東征西戰,勢力日漸強大。石敬瑭命桑維翰草表,向耶律德光稱臣,並願意事以父禮,乞求發兵援助。表中約定,打敗李從珂後,願意割地作為酬謝。耶律德光覽表大喜,自率5萬騎兵去解晉陽之圍,與石敬瑭會師於太原北門外柳林,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45歲的兒皇帝石敬瑭,穿著契丹服裝,出城拜見34歲的父皇耶律德光。當麵確立了父子、君臣關係。為了感謝父皇大恩,兒皇帝當即宣布,每年獻帛30萬匹,割幽雲十六州土地給契丹。接著,石敬瑭在契丹兵幫助下,進逼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後晉正式代替了後唐。隨著丈夫做了兒皇帝,晉國長公主也做了耶律德光的“兒媳婦”,後來她寫信給耶律德光時,自稱“晉室媳婦李氏妾”,還稱耶律德光為“皇帝阿翁”。
後唐覆滅,她的生母曹太後在女婿石敬瑭兵進洛陽之際,率養子李從珂及宮中老小毅然自焚於玄武樓。看到此種慘景,晉國長公主呼天搶地,大慟數日,石敬瑭規勸無效,也陪著掉幾滴酸淚。事後,石敬瑭派人找到了嶽母的屍骨,安放在長春殿內,詔令罷朝三日,舉行了盛大的哀悼儀式,並追諡曹太後為武憲皇後,鑄造了宏偉的陵墓,派人歲時祭掃,才使晉國長公主大哀稍節。
按照常規,皇帝登位應當立正室為皇後。晉國長公主對石敬瑭成就帝業幫助很大,她不僅幫他到朝廷活動,而且在軍府中,她也是他的賢內助。《新五代史》記載,晉國長公主為人強敏,使石敬瑭敬憚不已,每逢軍國大事,石敬瑭都要向她征求意見。因而後晉建立後,便有一班媚臣上表,請求冊立皇後。石敬瑭遂在封賞文武將佐、大赦天下的同時,下詔冊立晉國長公主為皇後。但是,在契丹人扶持下偷建起來的後晉小朝廷,內遭中原人民的唾棄,外受契丹人的挾製,石敬瑭本無大才,麵對亂局,一籌莫展,唯一能幹的事就是媚事遼朝,借契丹之虛勢以恐嚇臣民,尊遼主為父皇帝,歲輸金帛30萬之外,吉凶慶吊、歲時贈遣、珍奇玩好相繼於道,卑鄙無恥到了極點。盡管如此恭順,“父皇帝”仍然征求無厭,今日索幣,明日索金。供不勝供,小不如意,輒來責讓,尋機發兵。在那公私兩困、滿目瘡痍的局勢下,石敬瑭惶恐終日,連標誌國祚皇威的宗廟都不敢建立,哪裏還有心思去封三宮六院呢?故雖有冊立皇後之詔,並沒有舉行冊封儀式。
公元937年暮春,有人再次奏請舉行皇後的冊封儀式,石敬瑭仍以宗廟未立,否定了這一建議。因為這時有幾件大事掣肘,叫他大氣難喘。一是他擁兵進入洛陽,見洛陽宮室一片殘破,無法立足,便匆忙遷都汴州(後來又把汴州升做東京開封府,從此開封得了東京這個雅名)。奔波勞頓,月餘不息。二是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後晉北部邊防一片空虛。契丹主移軍雲州,如同小綿羊一般柔順的石敬瑭也深感不安,不得不偷偷地設計防禦。更使他害怕的還是國內藩鎮未盡歸服,時刻都會發生武裝奪取皇位的事變。為此,石敬瑭接受桑維翰的建議,推誠棄怨,厚撫藩鎮;卑辭厚禮,敬事契丹;訓卒繕兵,勤修武備;勸課農桑,藉實倉廩;通商惠工,憚足財貨,才勉強得來國內粗安的局麵。晉國長公主深深理解丈夫的處境,她並沒有因自己未登後位而生怨責,相反,她多方留心政事,支持丈夫鞏固政權,與丈夫憂勤相濟,患難與共。石敬瑭也沒有忘記冊封愛妻,夏五月。局勢稍定,他便下詔設立宗廟,待高祖以下四個宗廟立定後,他即令有司準備舉行冊封儀式。不料這時又發生了天雄軍節度使範延光起兵謀奪皇位的事件,於是再度將儀式擱置了下來。
公元942年,石敬瑭在契丹主和藩鎮的雙重壓力下憂病而死。可憐晉國長公主再也沒有機會享受冊封皇後的儀式了。她哭得死去活來,既為丈夫的淒涼結局而無限悲哀,也為自己落寞抱寡,無依無靠而深深地憂慮。她給石敬瑭生下數子,或早夭,或被殺,隻剩下幼子重睿,尚在衝齡,無法繼承皇位,隻得孤兒寡母,任人處置了。好在她平日為人敏慧,禮待臣下,深得文武將吏的敬愛,擁有實權的將相不但沒有遺棄她,反而名正言順地稱她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