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五代十國後妃(4)(1 / 3)

安重誨死後,王氏與孟漢瓊將親信範延光、趙延壽提升為樞密使,完全控製了朝廷。不過,王氏也常暗想,李嗣源已60多歲,年老體弱,臥病龍床,一旦辭世,誰繼皇位呢?王氏為此焦慮不安。李嗣源不懂封建皇位繼承製度,根本沒有考慮立儲的問題。大臣們請立太子,他誤解為迫他讓位,聲淚俱下,從此無人敢言。當時,皇長子為秦王李從榮,乃夏氏所生;皇幼子為許王李從益,雖是宮嬪所生,但歸養在王氏門下,認王氏為母,這二人成了爭奪皇位的主角。王氏乘李嗣源重病,與孟漢瓊密謀,策劃除掉李從榮。李從榮聽說父皇病危,數日不見臣下,懷疑是否已死,情急無策,便入宮探視,恰逢李嗣源正在昏睡之中。李從榮三呼不應,退至門外,又聽到王氏哭泣之聲,便以為父皇仙崩,隻好回府靜候噩耗,誰知等到第二天中午也沒有聽到宮中消息,不由得驚懼交生,急忙召集黨人,密謀擁兵入宮,先製群臣,然後發喪繼位。誰知這時李嗣源早已睡醒,與王氏嬉笑進餐。突然孟漢瓊大呼:“從榮造反,已引兵攻打端門,不得了啦!”李嗣源大驚不已,忙問身邊侍者:“究竟有無此事?”侍者齊聲泣道:“確有此事,現已令門吏死守端門,恐怕支撐不住了。”李嗣源老淚縱橫,命令樞密使朱弘昭等前去平亂。孟漢瓊不等令下,便已披甲上馬,率人將宮門堵住,隨即又命馬軍都指揮使朱弘貴率5百騎兵射殺李從榮。朱弘貴騎兵早有準備,迅速衝進了李從榮府第,將其全家老小全都殺了。李嗣源一聽長子被殺,悲慟不已,竟墜落禦榻一命嗚呼了。

皇上歸天,王氏與孟漢瓊急忙籌劃李從益嗣位,不料宋王李從厚突然引兵入都,控製了洛陽,在李嗣源靈柩前即位當了皇帝,即後唐閔帝。閔帝即位不久,有人便奏告李從榮死於冤誣,請閔帝為他辨白昭雪。閔帝令王氏遷入至德宮,聽候發落,幸虧皇後曹氏出麵替她庇護,才算無事,但王氏再也不能仗勢專橫了。

公元934年,即後唐清泰元年,李嗣源養子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攻占洛陽,縊殺閔帝,自己即皇帝位,被稱為後唐末帝。李從珂為王時,曾與安重誨發生爭執,互不相讓,當時安重誨春風得意,指使同黨捏造罪名誣告李從珂謀反,得虧王氏說了幾句好話,才免於罪罰。從此,李從珂對王氏感激之情,不敢一日忘懷。這次李從珂起兵,王氏又暗派孟漢瓊前去聯絡,更加鞏固了他們之間的情誼。所以,李從珂稱帝後,恭奉曹皇後為皇太後,恭奉王氏為皇太妃,對王氏尤其優禮相待。一次,王氏在院內與李從珂飲酒,突然舉杯對李從珂說:“妾將辭別皇帝削發為尼,伏乞皇上恩準。”從珂大驚不已,問她是何緣故,她答道:“先皇駕崩,賤妾已不想偷生,願去佛寺日夜為先皇祈禱,為朝廷念佛頌福。”說罷泣不成聲,李從珂亦悽然落淚,再三挽留,王氏才含淚答允。

公元936年,即後唐清泰三年,河東節度使、李嗣源女婿石敬瑭起兵,並借助契丹人的支援,向後唐洛陽進軍。後唐末帝走投無路,便與曹太後、王太妃及皇族老少登上洛陽玄武樓,堆積柴草,準備縱火自焚。王氏害怕,拉著曹太後說:“此事萬分危急,您我宜暫避一時,等姑夫(石敬瑭)入城或許還有生路,何必如此慘死呢?”曹太後答道:“吾家已到了如此地步,老婦何忍苟且偷生!慧妹好自為之吧。”說罷同末帝及家人一起自焚而死,王氏帶著養子許王李從益及女兒永安公主,乘火烈樓崩之時,躲藏到鞠院井內,等待姑夫石敬瑭前來救駕。石敬瑭入宮後,派人從井內找到了王氏數人,接入宮內,安慰一番。王氏見大勢已去,姑夫對她也不動情,便請求入寺為尼。石敬瑭沒有同意她的請求,將她安置在至德宮,並在此設立後唐各主神廟,讓她每天進香主祀。石敬瑭做了後晉第一任皇帝後,封王氏養子李從益為郇國公,給食邑3千戶。從此王氏與李從益又得以苟且偷生。後晉被遼主耶律德光消滅後,遼主召見了王氏,將王氏女永安公主介紹給趙延壽。王氏樂不可支,親自為女兒主持婚禮,賣身投靠了契丹朝廷。耶律德光拉著王氏的纖手拜祭後唐明宗李嗣源的畫像,輕聲說道:“明宗與我約為兄弟,你是我的嫂子呀!”王氏受寵若驚,感激萬分。第二天,耶律德光又召見王氏,將她擁入懷中,說道:“你昨日為吾嫂,今日為吾婦。”王氏為謝知遇之恩,便橫陳玉體,留陪枕席。耶律德光對王氏倍加寵愛,封其子李從益為彰信軍節度使,不料李從益堅辭不受,堅決要求回洛陽閑居。萬般無奈,王氏隻好辭別耶律德光,與兒子一道移居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