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姬昌興邦納賢,紂王淫樂無厭(1)(2 / 3)

薑尚說:“你又笑什麼?”

武吉說:“我說怎麼釣不著魚呢。原來這線上隻有直針沒有彎鉤,又沒有魚餌呀。如此釣法,豈不是白搭工夫?你老人家是不是糊塗了。”

薑尚說:“老夫釣魚,願者上鉤,彎鉤誘餌垂釣,非大丈夫所為。我是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隻釣王與侯。”

武占說:“老人家,你真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吧?還想當王侯?我看你的嘴臉倒像個大馬猴。”

薑尚聽了,笑著說:“我的人樣不好,甘心釣魚。你長得濃眉大眼,一表人材,十人見了九人愛,怎麼也砍柴度日呢?”

武吉說:“人家都說我有福,說不定將來能當將軍哩!”

薑尚說:“我看你沒老沒少的,笑話長者,早晚得闖禍,恐怕將軍沒等當上倒成了罪人。”

武吉聽了心中惱怒,說:“老頭兒,跟你閑聊耍笑,為何咒我?豈有此理!”

薑尚自顧釣魚,並不答話。武吉自討沒趣,挑起柴禾,徑往西岐叫賣去了。剛到城南門,正遇著姬昌等西岐文武觀看靈台峻工,衛隊先行高呼:“開道!閑人回避!”

武吉挑著柴擔,向城門邊靠去,正當換肩之際,擔子脫扣,一頭撅起來,正好打中守門軍士耳根子,當場斃命。衛士捉住武吉,交姬昌處置。

姬昌問:“你是何人?為何打死守門軍士?”

武吉說:“小人是西郊良民,名叫武吉,打柴為生。因回避侯伯大駕,道路狹窄,靠邊換肩的時候,柴擔脫扣,無意中擊中守門軍士,沒想到他就死了。”姬昌說:“畫地為牢,豎木為吏。暫將武吉囚在此處,回來時再處置吧。”說罷帶文武百官走了。

武吉站在南城門,一動不敢動。一直等姬昌率文武百官從靈台回來。武吉見了姬昌,放聲號哭,驚天動地。姬昌停馬喝道:“你打死了守門軍士,理當償命,為何如此悲哭?”

武吉哭著說:“小人是無意的。判死委屈。我家中有60歲老母需要贍養。小人無兄弟妻室,若判我死,老母亦亡,想起來痛苦難言,故此哭號,乞大人恕罪。”

姬昌聽了,說:“也是一番孝子之論。你且回家去吧,準備好老母日後的贍莠費和棺木壽衣,然後再來服罪吧!”

武吉聽了,叩頭謝恩,說:“感謝大人恩典,小民回去治辦好老母的後事,一定回來伏法。”說罷飛奔出城去了。

武吉回到家時,兩手空空地看見老母正倚門翹首望兒呢。武吉近前哭拜在地。

母親問:“吾兒賣柴,為何這麼晚才歸?教為娘的著急呀!”

武吉說:“孩兒攤上人命官司了。多虧姬伯侯恩典,讓我回來置辦後事,不曰,即將進城償命去了。”接著武吉將如何打死人,如何回來說了一遍。

母親聽了,淚如雨下,說:“為娘一生心地善良,我兒忠厚老實,孝敬本分,怎麼竟遭此橫禍?”

武吉說:“今日不順,都是石番溪釣魚的那老頭兒咒的。”

母親問:“那老頭怎的咒你?”

武吉說:“兒與他耍笑,我說自己能當將軍,他說我得當罪犯,真是恨死我了。”

母親說:“那老者一定是有道之士,世外高人,怎的就有先見之明?你不可無禮。他既然如此說,一定有辦法救你,吾兒快去拜訪他吧。”

武吉一向聽母親的話,又在危急之中,便尋到溪邊,來找薑尚。

薑尚依然黃昏垂釣,獨自坐在青石板上。武吉躡手躡腳地來到薑尚身邊,柔聲細氣地說:“薑老爺,武吉這廂有禮了。”

薑尚回頭,見是武吉,笑著說:“原來是武將軍啊!何事又來?”

武吉連忙下跪,流著眼淚說:“老爺,別取笑我了。小人山野蠢夫,不知山高地厚,日前冒犯尊顏,乞大老爺敞開胸懷,施恩救我。”

薑尚說:“你逍遙自在,打柴生活,何出此言?”

武吉將事情經過述說一遍。

薑尚說:“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從古到今,天經地義之理,我怎麼能救你?”

武吉哀求說:“薑老爺大慈大悲,指點小人一條生路,救我就是救我老母性命。我死,老母就活不成了。昆蟲草木尚且有情,我母子有生之年,沒齒不忘老爺恩德。”

薑尚見武吉誠懇,一片孝心,又是誤傷人命,便說:“看在你孝敬老母的情分上,若拜我為師,便救你一次,如何?”

武吉聽說大喜,說道:“別說拜你為師傅,就是拜你當爺爺也行。”說罷,叩首行禮。

薑尚說:“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徒弟了,跟我在這釣魚吧,保你無事。”

武吉聽薑尚如此主張,大失所望,但也不敢多說,隻好陪著薑尚釣魚。

時值三月,柳絮揚花,桃李爭豔,一派春和景明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