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底,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世界經濟陷入一片頹廢之中,但由於默克爾對經濟政策的及時調整,德國受到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國內就業率持續攀升,這得益於德國企業的良好發展,這一年,大部分的企業非但沒裁員,還雇傭了更多的職工。2011年,德國的就業市場喜訊頻傳,全國就業人數達到4104萬,這是東德和西德統一之後的就業最高值。如果德國繼續保持這樣的就業趨勢,那未來10年保證良好的就業率並不是問題。
和前幾年一直低迷的德國經濟來說,這樣的成績就像是連日霧霾天裏的豔陽,送來無盡的溫暖和希望。國民們越來越肯定執政黨的工作,默克爾也得到國內民眾的喜愛,擁護她的人穩定地維持在80%左右,她成為德國有史以來最受國民愛戴的政治家。2009年9月,默克爾毫無懸念地連任德國總理,之後和自民黨聯合執政,開始在國內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策,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和前一年相比,2010年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上漲了3.7%,物資出口率比前一年增長了近14%,投資率增長了5.5%。在經濟危機之時,為了減少國內企業的裁員數量,默克爾推出了臨時工作崗位政策,有力地保證了德國的高就業率,失業率僅為6.8%,這讓歐盟其他成員國望塵莫及。
默克爾通過推行強有力的出口政策和財政策略,同時推進社會各方麵的改革,終於將德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東德和西德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弱化,逐漸平衡的發展趨勢也為德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眾多的歐盟經濟強國中,德國憑借持續升高的經濟增加率、持續走低的失業率和一直保持穩定水平的物價脫穎而出。
2011年德國的經濟增長雖然沒有超過前一年,但仍然保持著不錯的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大約為3%,出口增長率為8.2%。這一年,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有所增長,就業率卻一如既往地保持增長態勢。2011年,令默克爾最為欣喜的是,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也卓有成效,個人消費增長率達到0.6%。與上一年相比,內需取代外需成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2012年上半年,德國的經濟依然呈現增長態勢,不過速度已有所下降。從8月份開始,德國的工業生產開始降溫,國民開始隱隱地擔憂。緊接著,德國最占優勢的出口產業也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令人欣慰的是,國內民眾消費水平還維持著上漲趨勢,原因在於國內的就業趨勢好,工資水平高,而物價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刺激了國民的消費欲望。
如果將默克爾從2005年登台後的經濟發展描繪成圖,雖然其中有曲折,但總體趨勢一定是穩步向上的。這與默克爾在改革中施行的每個政策都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內部消費還是外部出口,就業政策還是社會福利,政府投資還是招商引資,默克爾考慮到與經濟有關的方方麵麵。
在首次當選德國總理時,默克爾說:“我們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兼顧到所有的改革。”但她從未忽略任何一個改革,這些政策成為德國如今經濟穩步發展的強有力的發動機。未來的路還有多長誰也不知道,但是默克爾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她認為適時適勢的經濟政策,為德國的經濟發展引航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