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039、 戰事(1 / 2)

司徒益做太子的時候,也算是厚積薄發,小心謹慎,不然也不會穩穩當當坐上龍椅。

至他坐上皇位的時候,宮中連太後太妃都已去世。其他皇子死的死,貶的貶,竟是他一人獨大。

誠王與司徒益乃是異母兄弟,早些年封地東南。遠離皇室爭鬥,也算是因禍得福。如今皇帝膝下空虛,又覺得皇室凋零,特地恩準他從封地回帝都陪伴自己。

司徒益初登基,便迎娶許太傅的女兒許千蘭為後。沒兩年,又納馬元謹的妹妹為妃。這之間也有過一段勵精圖治的時期。

可惜後來,司徒益以叛國通敵罪將許太傅滿門抄斬,廢後,重重打擊了世家豪門。而同時又提攜馬元謹為馬相,封馬妃為馬貴妃,使得寒族一時風頭大盛。

皇帝近年來信賴太監趙春林,常常在民間搜尋新奇的玩意兒,供他和**妃嬪們玩樂。又在宮中養了幾個道士練丹藥,研究長生不老的仙藥。

朝政幾乎都由馬相把持。

讓他勃然大怒的加急文書,並不是白雲逸送來的邊關文書,而是西南土族叛變。

叛變的文書,大年初一馬相就遞到了司徒益手邊,讓這個年過的委實有些糟心。

西南土族一向是由本地土司管理,啟國會派一兩個文官協助監督。

去年西南先是洪澇,接著大旱,收成便不足往年的三成。可征收糧食歲貢的官員絲毫不肯鬆口,逼著土司交齊。

土司無法,兩邊都不想得罪,硬是拖到了年下。民眾卻是不肯,不知誰人先打了頭,便集體叛亂,搶先殺了協理官員和征收官員。土司見狀,不反也得反,幹脆扯了旗子,要反啟國。

司徒益向來不把這些未曾教化的邊界附屬小國放在眼中,從來都覺得讓他們存在,就是一種恩賜。沒想到這種依附於自己的小國都反了,就像是吞了隻蒼蠅般惡心。怎麼讓他不怒?

相反,對於周國在邊關的一些小動作,在他看來,不過是兩國正常的摩擦,像周國那種蠻荒之國,羨慕啟國豐饒,也是常理。

司徒益並沒有開拓邊疆的宏圖大誌,他隻想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過舒服的皇帝日子。更何況,他拿起奏折扔在大理石地板上,衝馬相道:“不就死了上百人,什麼大事?!”

滿殿官員目目相斥,大殿內外一片鴉雀無聲。

話雖如此,該出兵還是要出兵的。

馬相低著頭快速看了看吏部尚書李久旭。

李久旭抬了抬眉毛,站出來道:“不管是邊關還是西南,陛下都應早些派兵出去,以示我啟國威望,不要讓這些宵小之輩,覺得我啟國好欺。”

司徒益皺眉沒有吭聲。

兵部尚書於炳文見狀,也出列道:“請陛下出兵,揚我國威!”

“請陛下出兵,揚我國威!”群臣似突然清醒過來,齊聲高奏。

皇帝沉吟片刻,向馬相問道:“馬相覺得該不該出兵?”

馬元謹一臉浩然正氣,“國家內憂外患之際,陛下自然應該出兵,以揚我國威!”

皇帝點點頭,問於炳文,“於尚書有沒有推薦的人選?”

於炳文偷偷看了眼馬相,見馬相幾不可見的點了點頭。於是大聲回複皇帝,“自古英雄出少年。微臣推薦雲台候世子南宮睿出兵西南,皇家禁衛右羽林軍中尉馬致淩出兵北邊關。”

“哦?”皇帝緊盯著他,繼而看群臣,慢騰騰問:“朕記得,雲台候世子仿佛才十五歲。”

李久旭答道:“正是十五歲。雲台候世代武將,小侯爺在軍中曆練多年,可當此大任。”

皇帝不置可否地點點頭,轉首對馬元謹道:“馬致淩,可是馬相家長子?”

馬元謹點點頭,正色回道:“正是微臣長子,他也從小習武,進宮保衛陛下。願為陛下分憂,報效國家。”

皇帝見狀,見群臣沒有異議,擺正身子,道:“擬旨:封雲台候世子南宮睿,為威武將軍,領五千兵馬,平叛西南。封羽林軍中尉馬致淩,為忠武將軍,領三萬兵馬,抗擊周國。”

群臣齊聲高呼: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南宮睿看到詔書,微微有些驚訝,“怎麼會這樣?”

未待南宮濯說話,候夫人已經不滿地說道:“同樣是出兵,為何睿兒隻有五千兵馬,而馬致淩有三萬兵馬?”

南宮濯搖搖頭,“雖然在我預料之中,但是陛下的心思還是出人意料。”

他緩和了麵色對驚疑不定的候夫人道:“一個是邊疆土族叛亂,一個是敵國來犯,性質不同,派的人數自然不同。對付那種邊疆未教化的蠻眾,區區五千人足夠了,夫人不必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