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開始比賽(一)(1 / 2)

等了個把月,全國各劇種戲曲交流大賽開始。

比賽地點就在京都戲劇院裏麵,本次大賽主題是發揚創新精神,參加比賽的曲目都是近年來新創作的作品,李飛陽作為戲曲的原創作者,自然也得陪同劇團一起進入比賽現場。

三層高的環形大廳,此時座無虛席,人頭攢動。

評委席就在高高的戲台下麵,評委們有的是曲藝界的老人,有的是文學界的泰鬥,還有職業曲藝評論家。

在評委席上,李飛陽發現了幾個熟悉的麵孔,黃世昌、王不知、黃河流三人儼然就坐在評委席的最前方。見到李飛陽打招呼,三人點頭示意,黃征農竟然也陪坐在黃世昌的身邊,估計他這是假公濟私的跟著他老子想要見識一番。

開幕式自然是有關領導先在台上“簡單說兩句”,說了半個小時,歌頌完領導,歌頌完政府之後,大賽正式開始。

漢劇雖然在大漢國有名,但是很高雅二字還差點距離,在京能真正入的文化人眼睛裏的卻是京劇這個劇種。

漢劇雖然曆史文化早,但相比於京劇就有點稍微顯得有點“土腥氣”,稱不上高大上,隻能說是接地氣的地方劇種而已,如今被列為國劇的劇種還是京劇這個劇種。

因此上,漢劇雖然影響大,覆蓋範圍廣,但是在上層人物的眼中,他們最為看重的劇種還是京劇。

因此上,第一個出現在舞台上麵的就是一場京劇折子戲,戲名《柳雲陽下南廣》,講述的是主角柳雲陽本來是南廣人,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如今定居在京都,改革開放之後,手裏有點閑錢來,手頭也不那麼緊張了,就有了動身回家探望的念頭。

戲中講述的就是柳雲陽在老覺的所見所聞,發現改革開放之後,本來貧苦落後的老家已經變了模樣,高樓大廈平地起,人人家裏都有電視機,生活水平比在京都的自己還要高。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歌功頌德的現代戲,其中誇大之詞令人哭笑不得。其實如今改革開放也就一年多一點,就算是南廣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但也沒有戲曲裏表演的那麼誇張。不然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偷渡去港城了。

唱詞說不上經典,但也過得去,按李飛陽的欣賞水平,感覺這個折子戲也就是一般般,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作品。畢竟裏麵的矛盾衝突不大,沒有什麼拔高的段子,算不得精品。

一場結束後,滿場掌聲雷動,不管唱的好不好,這點禮貌的掌聲還得是要表現出來的。

這場京劇演完,一個上午也就過去了,在座的評委開始在在下麵發表自己對這場戲的看法。

黃世昌老先生是整個評委裏麵輩份最高,威望最重的老前輩,對於這部戲的點評自然是由他開頭。

“總體來說,這故事編的還算合情合理,演員的唱功也還不錯,但是亮點不夠,雖然有所創新,但也隻是帶來了一個新故事,切合時代脈搏的作品不是不可以,隻是這部作品未免失之粗糙。”

黃世昌點評起來,毫不留情,有一說一,說的這場京劇的幾個原創者,個個麵紅耳赤,連聲道:“是,是,是,黃老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