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開始比賽(一)(2 / 2)

李飛陽看到暗暗好笑,心道:“沒想到黃老爺子平日裏這麼和藹可親,現在一進入工作狀態,卻是這麼嚴苛,說話毫不留情!”

黃世昌說完,王不知、黃河流以及眾多評委接連發言,開始給這場戲打分,滿分是十分,黃世昌給的是六分,在他眼裏,這部戲也就剛剛及格。

但是別的評委就不能像他這麼隨心意而打分,他們畢竟是屬於體製內的人,身上背負的職位決定了他們不能靠一己的好惡來評價戲曲節目的好壞,對一個節目的好壞已經不是單單看它的文藝性,更要看節目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傾向。而在他們的評價標準裏麵,政治性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文藝性。

黃世昌也清楚這一點,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這樣百無忌憚,他可以隨心所欲,那是因為他的身份地位無人能及,完全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但是別人要養家糊口,要生存,隻能隨波逐流,因此黃世昌看到這些人給這部京劇的打分都是七分以上時,也隻是哼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

戲曲大賽,每天隻能演出兩場,上午一場,下午一場,下午參演的昆曲。

昆曲是大漢國最為古老的戲曲,被譽為戲曲界裏的活化石,以其唱腔美妙,身段優雅,動作細膩而聞名於海內外。

在大漢國,昆曲的黃金時代是在明清之際,那時候出了許多詞曲大家,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段子,風靡天下。

不過正因為創作的文人多了,過分追求唱腔的緩慢優雅,已經完全脫離了大眾的欣賞水平,除了一些文人墨客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外,普通的老百姓已經看不懂了,他完全喪失了生存的土壤,已經成了無根之木,到了現在,整個大漢國已經沒有一家像樣的昆曲劇團,眼看就要滅絕了。

這次為了搶救國家瀕臨滅絕的文化種類,才有政府組織相關人員開始對這個古老劇種的編撰和整理,從新組建了昆曲劇團。這次參加比賽的就是新近組建的昆曲團,他們參賽的節目並不新創作的作品,表演的還是老曲目。他們參賽的目的就是秀一下存在感,為大漢國全國全劇種戲曲比賽湊個份子。

其實也不是昆曲團體不想創作新的作品,實在是昆曲的創作難度太高了,沒有及其深厚的文學修養,根本就不能填詞作曲。昆曲的創作難度比之所有的劇種都要困難,沒辦法,隻能出演老的曲目調子。

李飛陽前世其實也不喜歡昆曲,但是在所有的劇種裏麵,昆曲的藝術成就最高,文化韻味也最高。有時候為了附庸風雅一下,陪同幾個同樣也附庸風雅的朋友們一起去SZ劇院裏麵聽評彈,聽昆曲,時間長了,倒也看出一點門道,發現這個劇種還不錯,已經慢慢的能夠看進去了。

此時,舞台上的昆曲演員開始表演後,李飛陽發現這部戲曲在前世也有,乃是大大有名的《長生殿》。

一曲唱罷,掌聲熱烈,但是點評的人卻是不多。在場的評委們還真沒有幾個對昆曲有深度研究的。最後,還得看黃世昌老先生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