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檔案】
彭湃(1896~1929),原名彭漢育,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籍貫:廣東海豐。
英雄曆程:
1917年,入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
1921年,任海豐縣教育局局長;
1922年,從事農運工作;
1923年,成立海豐縣總農會,並任會長,後任第一屆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
1927年,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後發動海陸豐暴動,並成立海陸豐蘇維埃政府;
1928年7月,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軍委書記;
1929年8月30日,被殺害。
【英雄榮譽】
被毛澤東稱之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英雄人生】
背叛家庭的“逆子”
彭湃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名的大地主家庭,他自述家況是:“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個農民做奴隸。”彭湃從小就看到官紳橫行不法,魚肉百姓。帶著對社會的不滿和困惑,他到東洋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
日本作為一戰後的勝利者傲氣衝天,連一些街頭車夫都嘲罵中國人“支那馬鹿”,彭湃受到極大刺激。於是,他組織中國留學生抗議日本侵華活動,並讀了河上肇翻譯的馬列著作,受到啟發,開始接受社會主義思想。
1921年,彭湃被罷免教育局長後,便到鄉下去向農民宣傳革命。開始,他穿著一身講究的衣服,鄉下人以為他來收租討賬,見了後急忙鞠躬哈腰,諾諾連聲而退。隨後,他換上農家粗布衣服,戴著鬥笠,赤著腳板。沒想到出門後人們反而嚇得四下逃避,還紛紛說:“彭家四少爺發瘋了!”
雖然屢遭挫折,彭湃還堅持去接近農民,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地主剝削的不合理。從開始的一天有四五個人與他談話,到以後發展到每天幾十人上百人。對他的這一舉動,家裏人罵其是 “逆子”!家人兄弟怕彭湃“敗家”,決定各自分產自立,彭湃就此把自己分得的田契親自送給佃戶。佃戶不敢要,彭湃就把他們召到自己家門口,將田契全部當眾燒毀,並宣布:“日後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穀。”從此,他被貧苦農民稱其為“彭菩薩”,並在廣東海陸豐一帶名聲大振。
農運先鋒,血潮澎湃
彭湃逐漸認識到發動工農的重要,下決心到農村去做實際運動。1922年7月29日晚上,彭湃與另外5位農民組成一個六人秘密農會,邁出了海豐農民運動的第一步,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