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此時洛陽城裏,一場宮變正在發生,就為官軍帶來了有利局麵。
安祿山的眼疾越來越嚴重,到了至德二載(公元757年)竟然雙目失明,其性情愈加暴躁,動輒捶打身邊之人。嚴莊某日向安祿山奏事,一言不合,即被安祿山劈頭蓋臉捶打一頓。嚴莊早對安祿山寵信高尚不滿,現在又遭暴打,心中就充滿了憤怒,遂將目光轉向安祿山的次子安慶緒。
安祿山現在最寵段氏,子因母貴,段氏所生之子安慶恩就成為安祿山最寵愛的兒子。李隆基當初斬殺了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作為次子的安慶緒認為自己年齡最長,理當成為太子,然觀安慶恩風頭正勁,其生怕安慶恩奪了自己之位,就日日恐慌不已。
嚴莊就與安慶緒一拍即合,又悄悄找來太監李豬兒相商。
李豬兒久侍安祿山身邊,日常替安祿山穿衣解帶,因而挨打最多。現在得知可以解脫苦厄,當然滿口答應。某日晚間,三人悄悄進入安祿山的寢殿之內,安慶緒和嚴莊持刀站立在帳外,李豬兒則手持大刀搶入帳內,對準安祿山的腹部猛砍一刀。安祿山受疼醒後猛呼,催動破腹中的腸、血滾滾而出,很快死於非命。
安慶緒由此成為“皇帝”,嚴莊也因此成為“中書令”。
人性很奇怪,譬如安祿山,哪怕僅剩下一口氣躺在榻中苟延殘喘,其部下皆畏勢不敢動彈。現在安祿山死了,其部將之中總有人不服安慶緒,則安祿山之死就為官軍帶來了勝機。
李亨此時率臣下進駐鳳翔,令李光弼戍守太原牽製叛軍,再令郭子儀率大軍十五萬進駐長安西郊,與據守長安叛軍展開決戰。至德九月十二日,郭子儀率軍打敗叛軍,並進入長安城,淪陷一年多的長安終於光複!捷報傳到鳳翔,李亨百感交集,涕淚橫流。
郭子儀此後乘勝追擊,先克潼關,再複華陰、弘農二郡,至德二年十月二十日,雙方在陝郡西新店展開決戰,嚴莊率領叛軍傾城而出,結果大敗。三日後,郭子儀率軍進入洛陽城,此時安慶緒和嚴莊逃至鄴城,從人不過千餘人。
李亨在鳳翔接到收複長安的捷報時,當即派人奉表入蜀,表言奉請李隆基返回長安繼續為皇帝,李亨則繼續為東宮太子。
李隆基得知官軍收複長安,當即滿心喜悅,然他看完李亨的上表之後,又複臉色大變,就對使者說道:“嗯,你這就返回長安吧。你須轉呈亨兒,朕當與劍南自奉,不複東矣。”
高力士在側覺得奇怪,心想皇帝促請太上皇返回京城實為喜事,太上皇為何決計不回呢?
待使者走後,李隆基將李亨的上表交予高力士觀看,並歎道:“高將軍,我如何能回京城呢?”
高力士閱表後方知詳細,也就知道了李隆基不肯回京的原因。
大凡皇帝之位,實為天下權力巔峰,曆朝前代,為爭此位雖有父子之親、兄弟之誼,也會打得頭破血流,甚至弑父殺兄。李亨居太子位熬白了頭發,終於得脫李隆基的控製自立為皇帝,如今整兵有道,光複兩京,他如何肯束手交出皇位,再為太子呢?
不唯李隆基和高力士知道李亨此為虛言,就是其他人也皆會這樣認為。
李隆基由此憂心忡忡,是夕晚膳之時竟然難以下咽,一連數日多在那裏枯坐,連話也不肯多說一句。
三日後,李亨使者再至。李隆基閱罷上表,臉上露出喜色,多日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大笑道:“吾方得為天子父。”當即下誥離蜀返京。
李亨稱帝不久,昔東宮供奉李泌飄然來投。李泌七歲能文,號為神童,及長後先為翰林供奉,後入東宮為官。後來李泌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楊國忠就將之貶至蘄春郡為小吏。李亨看到李泌歸來大喜,欲授其官,李泌不受,就成為李亨身邊的主要謀士。此後李亨光複兩京,平複天下,其中李泌的讚襄之功實為首要。
李泌自長安返回,得知了李亨上表的內容,就婉轉說道:“太上皇若見此表,定不肯前來。臣子七旬尚且要致仕歸養,何況欲勞動太上皇以天下事乎?”李泌當然不敢說李亨虛情假意,就以李隆基已年過七十為由,推測李隆基不肯高齡劬勞天下,就讓李亨聽得無比順耳。
李亨於是認為自己好心辦了錯事,急忙問道:“如今奉表使者已離開三日,難以將表追回,怎麼辦?”
李泌於是建言,此上表最好以群臣賀表的名義來寫,李亨當然言聽計從。李泌於是親自捉筆,其中寫道:“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成功,聖上(即李亨)思戀晨昏,請速還京以就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