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漫漫黃昏(1)(1 / 3)

權力交給誰

兒子沒有了,現在公司就是他的一切了。愛德塞爾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亨利·福特給查爾斯·索倫森打了個電話,他告訴索倫森,為了打消人們對福特汽車公司前途的任何擔憂,他打算重新接手總裁職務。索倫森嚇壞了,他清楚地知道,一個80歲的智力已經嚴重退化的老人,會把公司帶向何處。

6月1日,福特汽車公司召開了董事會,會議的主題是討論愛德塞爾去世後公司的人事安排。作為公司的新任董事,愛德塞爾的遺孀埃莉諾和長子亨利二世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為了使自己重新當上公司的總裁,削弱持有大量股份的兒媳和孫子們的反對,老亨利強行把貝內特和他的親信拉進了董事會。按董事會規則,同樣擁有福特公司股份的本森也應該出席董事會,但本森一直相信是貝內特害死了父親,堅決拒絕和貝內特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所以他沒有參加會議。經過激烈的爭吵,老亨利成為公司新的總裁,但會議結束時,他沒有得到人們的祝賀和良好的祝願。

公司立馬進入混亂狀態。第二天,他就宣布他要解雇所有和愛德塞爾作對的人。事實卻是,被解雇的都是公司最出色的經理人員,其中包括在開發福特產品的過程中起過關鍵作用的、當時美國汽車最優秀的發動機設計和製造專家勞倫斯·謝爾德裏克,愛德塞爾非常欣賞的設計師E.T.格雷戈利和愛德塞爾的親密助手約翰·克勞福德。

老總裁深深陷入了對往日輝煌的回憶,他在工廠裏到處轉悠,見到人就說:“我們應該回到T型車時代去,生產一種汽車就夠了。我們不要什麼水星牌,也不要什麼林肯牌或是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隻要福特牌就行。”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每天早上,他早早地起床,開著汽車外出,轉了一圈又一圈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很快,他就忘記了去辦公室,把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光明港的家裏,圍著一台又老又舊的發動機一圈一圈地轉,或者聽聽音樂,聽聽克拉拉為他朗讀。福特公司的最高領導者幾乎對公司的事務不管不問,但也不允許別人做任何決定,公司幾乎無法經營下去了。幾個月後,幾乎所有的人都開始憂心忡忡,福特汽車公司看上去就要垮了。

就在愛德塞爾去世的第二天,1943年5月27日,美國戰時生產管理局局長威廉·努德森,也就是福特汽車公司原來的骨幹,來到白宮,求見羅斯福總統。他明確告知總統自己對福特公司的憂慮,愛德塞爾去世,福特公司將出現一片混亂與真空狀態,而戰場上的軍火供應非常緊張,福特公司作為美國軍火供應商之一,承擔著大量的軍事訂單任務,比如吉普車、裝甲車、坦克、轟炸機等。愛德塞爾在世的時候,盡量拖著病體堅持抓生產,戰時訂單還能夠保證完成。而現在,因為最高權力的缺失會導致生產能力的下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非常關鍵時期,軍用物資消耗極大。軍用物資無法按時生產出來,那麼會給全美國,甚至會給整個戰爭的勝利帶來嚴重的影響。

羅斯福總統認真地聽取了努德森的彙報,然後,他問努德森有何建議。努德森直言,根據戰時緊急狀態的有關法律規定,由政府出麵直接管理福特公司。事實上,當時有不少人都持這種看法。但羅斯福總統當即予以否定,因為他是愛德塞爾的好朋友,不想在愛德塞爾屍骨未寒的時候就把他為之奮鬥一生的福特公司收歸國有,他希望通過家族自身解決問題。

努德森和羅斯福總統對福特家族的情況都很了解,對於公司而言,除了已經年滿80歲的亨利·福特之外,在所有董事中,隻有查爾斯·索倫森和哈裏·貝內特有資格接任總裁的職位。索倫森也已經60多歲了,而且他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貝內特。貝內特不過是個流氓無賴,根本不懂什麼生產經營。

話題很快就轉到了愛德塞爾的長子亨利·福特二世身上,他當時剛滿25歲,畢業於耶魯大學,學習成績並不好,沒有得到學士學位。

不過,他很快就來到福特公司工作。1940年下半年起,他在福特公司開始全天候的工作,他和他的弟弟、那個在普林斯頓大學中途退學的本森在一個黑人工頭的指揮下工作。愛德塞爾認為他的兒子們應該從基層做起,對公司有更多的了解才可以在以後擔當大任。隨著對公司的了解的增多,看到父親日趨嚴重的疾病,小亨利似乎也意識到他將身負保護家庭的責任,他必須與貝內特作鬥爭。不料戰爭爆發了,他不得不離開福特公司,投身軍旅。

亨利二世被公認為福特王國天生的新一代接班人。當他的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大湖區訓練中心服役。羅斯福總統支持亨利二世接管福特汽車公司。

與此同時,愛德塞爾最親密的朋友奧尼斯特·凱斯勒也在為挽救危機重重的福特家族而努力。他不斷奔走,四處疏通關係,他還和美國海軍部長進行了一次秘密談話,最後商定亨利二世可以離開海軍部隊,回到福特汽車公司。1943年8月,小亨利退役,返回底特律。顯然,總統和政府都意識到亨利二世留在家族公司內比他服現役更重要。這一行動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的態度:希望亨利二世正式成為福特王國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