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大蕭條時期(6)(1 / 3)

30年代,是愛德塞爾人生的成熟期。我們前邊說過,他對藝術品收藏非常熱衷,而且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觀,他把這種審美觀移植到他的汽車設計中,於是就有了對汽車的獨一無二的理念和天才構想。從少年時代,他就參與汽車設計;20年代,他主持了新款林肯豪華車的設計。雖然在父親的阻撓下這種豪華車沒有投入生產,成為他一生的遺憾,但他畢竟傾全力做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驗也為他以後設計堪稱完美的中檔車奠定了基礎。

30年代,愛德塞爾與格雷戈利合作設計了新款福特車。格雷戈利是新一代的設計師,愛德塞爾一看到他那明晰而優雅的設計風格就立刻被深深吸引了。為此,1935年,愛德塞爾專門在公司為格雷戈利設立了一個設計部,天才的格雷戈利不負所望,先後推出林肯微風係列、水星係列、林肯大陸係列等,這些新款車都贏得了新一代購買者的傾心。然而,兒子對新款車的設計越是獲得人們的認可,父親對兒子就越是不滿,他蔑視兒子的一切行為和舉動,諷刺兒子的藝術感不適合幹汽車這一行。但是愛德塞爾極力爭取,在市場的壓力下,老亨利不得不讓步。

在福特公司所有正派人的眼裏,愛德塞爾是那麼完美。他一貫具有的風度和有修養的風格深得人們尊重。他安靜、平和、體麵,作為福特家族的繼承人,作為擁有千萬財富的富豪,他身上沒有任何張狂、傲氣,他聰明、勤奮、刻苦,他熱愛他的公司,對公司的生產、營銷、廣告、勞工等所有問題都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堪稱一個完美的經理人,他的身上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指責的缺點。他的為人也堪稱完美,他懂得注重細節和團隊合作,對於手下工程師們的意見和設計都以一種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去看;他總是耐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最後綜合大家的觀點,吸收好的意見,改進不合適的地方;他從來不像他的父親那樣獨斷專行,甚至一意孤行。在父親對他百般刁難的時候,他也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絕不在別人麵前表露自己的不滿,因為他要維護父親的尊嚴。

他一輩子都在壓抑自己的情感,除了和埃莉諾以及他那個社交圈子裏的人表現出一定的熱情以外,在公司裏,他從不過多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既沒有過分的熱情,也沒有極大的厭惡。就算是對貝內特一夥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他也沒有像他父親那樣粗暴過。他總是一絲不苟,總是若有所思,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實際上,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已經贏得了公司大多數人的擁護,他已經被人們視為永遠的“福特王子”。如果上天假以時日,他會在福特公司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智慧,為公司迎來另一個輝煌。可是,這一切都隻能是假設了。

愛德塞爾對公司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沒有取得父親的理解。老亨利依然對兒子的職業和私生活橫加幹涉。雖說愛德塞爾是公司的最高首腦,可是,他每做出一個決定都必須得到他父親的批準,而老亨利從來不相信他的判斷,甚至在大庭廣眾麵前毫不留情地對他冷嘲熱諷,盡管他已經成年,已經是福特公司的總裁。

愛德塞爾和埃莉諾為了逃避父親的監視,選擇住在遠離光明港的地方。貝內特的爪牙整日在愛德塞爾的住所周圍監視,他們這個家庭隻要有一舉一動,他們都會及時地向老亨利報告。愛德塞爾和凱斯勒以及許多金融界的後起之秀經常在一起聚會,或者和藝術愛好者們舉辦沙龍,每當這時,老亨利都憤怒不已。“那些不勞而獲的寄生蟲。”

老亨利忍不住會罵罵咧咧。愛德塞爾喜歡收藏一些名酒,那些價值連城的名酒就藏在他家的地下室裏。1933年的一天,老亨利得到貝內特的密報,竟然來到愛德塞爾的家將那些酒砸得稀巴爛。

父親對兒子是這樣的態度,母親不能幫他什麼嗎?某種程度上,克拉拉和丈夫是完全相同的立場,他們都對兒子的生活態度持反對意見。克拉拉自己比較保守,對兒子兒媳交往的那些貴族子弟,比如他們與洛克菲勒家族的往來,不僅不理解還表示一萬分的不滿。

除了私生活、工作方麵的分歧,在公共事務方麵,父子之間也是矛盾重重。老亨利極力反對工會運動,不惜製造流血事件,甚至揚言關掉工廠也不允許工會進入工廠;愛德塞爾則反對父親的做法,希望在工廠裏建立工會組織,妥善處理勞資問題。最後還是在克拉拉的勸說下,老亨利才妥協。

愛德塞爾和羅斯福總統的友誼更是老亨利所不滿的。整個30年代,老亨利都莫名其妙地和羅斯福總統對抗,而愛德塞爾和總統卻是非常好的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們就認識了。多年以來,愛德塞爾夫婦和羅斯福夫婦保持密切往來,節日、生日的時候他們會互致問候,愛德塞爾毫不掩飾自己對羅斯福的崇拜,對他的勇氣、毅力充滿崇敬。而父親卻蔑視兒子,對總統也絲毫不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