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大蕭條時期(5)(2 / 3)

當歐洲戰爭正酣,法國等一大批歐洲國家都陷落在法西斯鐵蹄下,民主製度岌岌可危,無數人的生命遭到侵犯的時候,亨利·福特和他的朋友林德伯格不顧殘酷的現實,大肆叫嚷美國應該遠離形勢不斷惡化的歐洲國家。

1940年,戰爭肆虐的時候,亨利·福特再一次中風了,兩年前他就有過一次中風。仿佛一夜之間,他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頭發全白了,腰更深地彎了下去,皮膚更加幹枯。他已經快80歲了,身體更壞,情緒更加不穩定,記憶力迅速下降,常常陷入幻想之中,不管是誰提起歐洲戰爭和美國可能卷入戰爭,他立即就會情緒激動起來,語無倫次。然而,他從病中剛剛恢複,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政治中。他對德國、意大利和英國都發出了譴責,絲毫不顧英國和其他國家正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事實。

愛德塞爾此時又是什麼態度呢?像所有敏感的人士一樣,他已經意識到美國參加戰爭將是遲早的事,當別的工廠都在為戰爭做準備的時候,他也想爭取一些軍工生產份額,以挽救福特公司日益下降的生產和銷售能力。他當年的得力助手威廉·努德森已經擔任美國工業生產處處長,他的任務就是動員私營廠主為美國準備軍需物資。應努德森的召喚,愛德塞爾親自到華盛頓,兩個過去的同事很容易達成共識,愛德塞爾答應為美國政府製造9000台羅爾斯-羅伊斯汽車發動機。愛德塞爾早年對飛機很感興趣,這一次,他和努德森也探討生產一種驅逐機。但是老亨利拒絕了,他聲稱他絕不會站在鼓吹戰爭者一邊。

隨著希特勒的鐵蹄踏遍歐洲,越來越多的國家卷入戰爭,越來越多的人遭受戰爭的苦難,美國政府越來越積極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亨利·福特的中立觀點也逐漸發生動搖了,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美國不得已加入戰爭,那麼他會全力支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到巨大損失,3300多名海陸官兵失去了生命,珍珠港的炸彈一夜之間就把美國人民炸醒了。總統羅斯福立刻簽署了對日宣戰書,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消息傳來時,老亨利立即表示願意為美國參戰出力,保證福特公司參加軍火生產,並且立即作出行動。

早在1940年年底,一個軍事代表團就來到迪爾伯恩,請求福特公司為軍隊生產200架軍用飛機。盡管老亨利極力反對,但是查爾斯·索倫森和愛德塞爾·福特在參觀了聯合飛機公司後,發現這家製造廠采取的是訂製模式,每天隻能生產一架飛機,而當時的美國空軍一年就需要1000架,這意味著聯合飛機公司的生產能力嚴重不足。

參觀的當天晚上,索倫森不顧休息,連夜畫出了一架飛機的生產流程圖,甚至規劃了整個工廠的平麵圖,當愛德塞爾看到這些設計圖的時候,立即意識到采用生產汽車的那種流水式作業生產飛機已經成為可能。第二天,軍方代表看到了這個設計計劃,驚呆了,天哪,按照這個計劃,福特工廠每個月就能生產500多架飛機,這對美國空軍將是多大的支持。老亨利也被這種宏偉設計所激動,竟然同意了製造B-24轟炸機的方案。

美國軍方現行支付了2億美元,生產計劃立即開始進行,每個福特工人都深受鼓舞,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福特工廠有救了。1941年5月14日,生產轟炸機的新工廠建成了。

為建立飛機製造廠,索倫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負責建廠的全過程,還要在公司和聯邦政府之間做協調工作。工廠的建立和管理問題頻出,機器不停地出故障,大量的熟練工人離開工廠去參戰,工人短缺、老亨利的阻撓、貝內特的破壞,使他感到處處受限製。除了內部的種種限製,在初期,軍方對工廠的生產能力也提出質疑,要對索倫森公開申斥,甚至想接手工廠。索倫森毫不猶豫地對軍方那些高高在上的批評者展開攻擊:“你們誰都沒有任何資格來到這裏,更沒有資格告訴我該怎樣經營福特工廠,我們自己知道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