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藝壇姐妹情誼深(2 / 3)

俞鑒來後,關肅霜端起酒杯,爽快地說:“我們姐倆兒訂個條約,演到六十歲咱們才能下舞台!”俞鑒也端起酒杯:“好,一言為定!幹杯!”

兩位藝壇姐妹,生就一對兒口無遮攔的爽直性格。關肅霜對俞鑒說:“看了你的戲,覺得特別親切。今天幹脆撒開了說,咱倆在一起演幾出戲怎麼樣?《鐵公雞》你演張嘉祥,我演向榮;《巴駱和》你演駱宏勳,我演九奶奶;《金錢豹》你演金錢豹,我演孫悟空……”

當時肅霜的妹妹也在場(她曾飾演《大英傑烈》中的彩旦“茶婆子”一角),肅霜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妹妹阻止了:“姐,慢打發起,慢打發起……”轉而對俞鑒說:“俞大姐,您別聽肅霜的,她脾氣太直,信口開河,一高興什麼都說,嘴上就沒了把門兒的。您別聽她的……”

俞鑒心裏明白,肅霜妹妹是擔心姐姐性子太直,說話沒邊沒沿兒,惹出禍來。俞鑒早就聽說肅霜平日被妹妹“管”著,在開會發言、接觸領導等方麵一一為她把關。

妹妹的擔心事出有因。新中國成立後,涉及政治原因,一度曾禁演部分傳統戲,如“天霸戲”(《臥虎村》《黃天霸》《連環套》等);“十三太保”的戲也在禁演之列,戲名叫《雅觀樓》(內容是反黃巢起義的);《鐵公雞》也是其中之一,該劇劇情是表現綠林好漢“歸順”清朝的事。

俞鑒趕緊打“圓場”:“沒關係,沒關係,我們是同行。大家見了麵高興,肅霜才這樣說。您放心,我不會在外邊亂講的。”

俞鑒自然明白肅霜妹妹話裏的意思。肅霜是名人,又是人大代表,經常和領導一起出席各種會議。這次來昆明,俞鑒已聽到好幾個關於她的故事。其一:一次肅霜聽到一些老百姓的反映,就在人代會期間站在會場門口,看見省委第一書記的車開過來,她把腳往車頭一攔、一踩,司機隻好停車。她就這樣“截”住了省委書記。書記一見是她,在車裏問:“肅霜,什麼事?”肅霜就把老百姓的不滿,“通通通”一股腦兒倒出來,以“關氏風格”為民請願。

其二:一次正開著會,代表們一起學習文件、討論問題,中間宣布休息五分鍾。肅霜立馬起身,到小賣部提了幾瓶啤酒拿到會場,當眾打開瓶蓋,豪爽地招呼大家:“喝喝喝!”雲南省的領導幹部都知道她的直性子,不僅不見怪,還很喜歡她直來直去的個性。肅霜是知名藝術家,不僅戲演得好,人品也好,對她爽直通透的性格,大家都很包容。

關於肅霜的為人,還有一事可為佐證。1956年工資改革時,關肅霜自請評定為文藝二級。這一來,她定級前的每月八百元“保留工資”直降為二百八十元。據說那次梅蘭芳先生也主動將自己定級前一千一百元的月薪降至三百三十六元,甘願評定為文藝一級。說明這些大藝術家並不十分看重俸祿,而是更看重國家和人民所賦予自己的“品位”。

在昆明首場演出時,肅霜發現俞鑒嗓子疲勞,第二天就把俞鑒接到家中,為她做了可口的飯菜,還陪她看病,替她煎藥。在肅霜家裏,她倆像久別重逢的姐妹一樣促膝談心。俞鑒要回賓館了,肅霜把煎好的中藥倒進暖瓶,裝進提袋,挽著俞鑒的手,一直把她送到下榻的雲南飯店。

一天演完戲,肅霜拉著俞鑒說:“走,咱倆吃米線去!”到了米線攤上,肅霜對攤主說:“來兩碗!”賣米線的人一見是她,親熱地招呼說:“肅霜,坐下,吃!”仿佛她是一位熟悉的親友。

俞鑒發現,在昆明,街頭店麵做生意的人一見肅霜都爭相打招呼,這使她零距離地感受到肅霜在雲南的威望。肅霜還帶俞鑒去吃涮火鍋,雲南人喜食辣,涮火鍋辣得俞鑒直咳嗽,啞了嗓子,上了台連“啊——嘿”都喊不出來。第二天,肅霜又親自趕到劇場,把藥送到俞鑒手裏。感動之餘,俞鑒真切地感受到了肅霜的古道熱腸。

1990年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肅霜和俞鑒都應邀到北京參加紀念演出。俞鑒很想借此機會和肅霜見上一麵,看看她的戲,終因“約會”太多而未能如願——整整一個星期,她沒有一點空閑。

雖然沒見到肅霜,可難得的是見到了幾十年沒見麵、當初和她一起參軍、一塊兒“逃跑未遂”的“磕頭姊妹”徐美豔。姐妹重逢,分外欣喜。見麵後才知道,俞鑒調北京後,美豔終究還是從部隊“逃跑”(轉業)了,先是去了山東,後調到廣西京劇團。寧夏京劇團到兩廣慰問演出那一年,在南寧,俞鑒演完戲,美豔還到後台去看她。美豔的丈夫以前是唱旦角的,原是北京科班出身,曾與李少春共事,後改行寫作,與美豔在廣西相遇,戀愛結婚。美豔愛人在北京有房子,倆人退休後定居北京。美豔以前唱旦角不歸派,愛人認為按她的演唱風格應歸“尚(小雲)派”,美豔到廣西後,終歸“尚派”。

再次聽到肅霜的訊息,就是她因病逝世的噩耗……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她的藝德、人品和演技都是俞鑒深深敬佩的。1984年,俞鑒隨團到鄭州演出,一天演出前,她剛化好妝,穿上水衣,一個熟悉的麵容便出現在眼前,原來是常香玉大姐專門到後台來看望她。常大姐說:“俞鑒同誌,你們辛苦了!我們鄭州天氣有點熱,請你多注意身體。”俞鑒感動地說:“您是老前輩,大藝術家,本來應該我去看您,您卻先來看我,不敢當,不敢當!”常香玉連說:“應該的,應該的,我們都是老姐妹!”俞鑒說:“請您先看戲,看完戲多給我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