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口無遮攔“俞大炮”(1 / 3)

俞鑒在團裏號稱“俞大炮”。一是她口無遮攔,快人快語;二是她敢於給領導提意見,說話很衝。因為這一點,“反右”期間,若不是當時她已懷孕八個月,一頂“小右派”的帽子,她是戴定了。

隻要開會,俞鑒一準兒給領導提意見;換句話說,每次開會,第一個給領導提意見的總是俞鑒——別人不敢說的她敢說,發言總是頭一個。

日子長了,大家都了解了她的性格,每逢開會發言,總是點著她的名字說:“俞鑒,你先說!”或:“先叫俞鑒說,她愛放炮!”

“反右”一開始,俞鑒便開始“炮轟”領導。在一次“反右傾”會上,石天團長說:“歡迎大家給領導提意見,咱們團的同誌起碼得給我提上七八十條意見。”結果俞鑒一人就提了八十多條——一句話,或演出中出的一個小婁子,就算一條“意見”。

“石團長搞‘小宗派’,對自己從西南軍區帶來的人比別人好,抱小團兒。”這算一條。

“現在黨、團員之間不能說知心話,群眾和團部之間也不能說知心話,有的人入黨是拍馬屁。”這也算一條。

……

抓住一點小事就給領導“上綱上線”。

沒想到提完“意見”,石天團長不但不生氣,反而在會上表揚她:“你們看,俞鑒給我提了這麼多意見,這不挺好嘛,你們誰也沒她提的多。”

俞鑒是團裏的演員隊長兼共青團小組長。一次,團裏召開隊級幹部會,她又給石天團長提意見,說他有“好人主義”,團裏有些幹部說的話她聽著不對,團長卻不敢批評,總是輕描淡寫地就過去了……她還專門記下幾個石天團長奉行“好人主義”的例子,當麵質疑。

還有一次,領導找俞鑒談話,說團裏有人反映她對工作不負責任。她一聽就炸了。事情的起因是,那時每星期團裏都安排一位值星官,每天早晨8點全團集合時,要求全體人員參加點名。可演員隊有幾個年輕的男同誌特別貪睡,每天早上都賴著不起床。俞鑒一著急,拿起雞毛撣子跑到男演員宿舍,大聲喊道:“起來、起來!再不起來我掀被子了!”睡懶覺的男同誌嚇得直叫:“別掀、別掀,我們都穿著三角褲哪!”俞鑒說:“不管!”掀開被子就抽(寧夏京劇團演員譚三元就曾挨過她的“抽”)。盡管如此,他們也總趕不上8點的全團集合。

俞鑒認為她這樣做本是對工作負責任的表現,可有些女隊員彙報情況不實事求是,致使領導批評她“不負責任”。

“明明是我一個挨一個叫他們起床,他們不起來,怎麼能說是我對工作不負責任呢?您來評評這個理兒!說不出道理,我就是不服!”她氣呼呼地為自己辯解,臉漲得通紅。

至於平時,這種時時“頂牛”的情況就更多了。不論是誰給她“提意見”,隻要她聽著不順耳,立刻抓住“文件精神”,一一反駁。理由是:“文件上說了,可以批評,也可以反批評。”

她這副雄辯至極、“逮誰頂誰”的樣子,旁邊有一個人實在看不下去,便開始一條一條地“反駁”她。

這個人就是團部文書張桂春。他慢條斯理地說:“俞鑒,你聽我說幾句。大夥兒提意見你不虛心接受,那我提幾個意見你聽著!”

“參加革命隊伍那會兒,你說你是帶藝進門,他們這些小年輕才是部隊培養起來的。那你出國到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演出,組織上讓你見識了那麼多的國家,這還不算,又到上海給你拉眼睛。眼睛大了有神氣了,上台好看了,又在革命隊伍裏學文化了,以前你大字不識,現在能寫信了。你過去演的都是雜技,現在你往人物上走了……你和王曉棠每禮拜六到總政陪外賓跳舞、聯歡,穿的皮鞋、鹿皮夾克和法蘭絨褲子都是陶團長帶你去王府井買的。你看我們團除了你,誰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你說這是不是實事求是?”

一席話,說得俞鑒啞口無言,心服口服,一句也“反駁”不了。她這才“老實”了,也不再亂“放炮”了。

到寧夏後,入了黨,俞鑒逐漸覺察到自己說話太衝,開始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再往後,大會、小會參加得多了,她漸漸學會了“拋磚引玉”這種文雅的說話方式,在公開場合說話時,她也盡量注意分寸,避免過於“直通通”。

然而,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在兒女親家這件事上,俞鑒又著實顯露了一回“大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