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東方之子》與榮譽職稱(1 / 2)

1993年的一天,俞鑒接到寧夏文化廳的通知,說中央電視台的同誌要到家中對她進行專訪。

這天上午,家裏來了三位客人。其中有位戴眼鏡的年輕人,自我介紹說他叫白岩鬆。

白岩鬆說,他們剛辦了個欄目叫《東方時空》,其下有一檔人物專題“東方之子”,專門報道全國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他們此行就是來專訪寧夏的知名人士的。

白岩鬆一行一到銀川,便通過有關部門了解人物線索。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寧夏文化廳都推薦了俞鑒,說寧夏有位全國知名的京劇女武生,擅長演孫悟空,人稱“女猴王”,值得通過電視媒體向全國觀眾介紹。

以往,俞鑒曾多次接受區內外媒體采訪,這是第一次接受中央電視台的專訪,她思想上很重視,但難免有些緊張。

白岩鬆看出了這一點,體貼地說:“俞老師,您放鬆點兒,我問您什麼,您答什麼就行了。”

白岩鬆先問俞鑒從小在哪裏學藝,都在哪些地方演過戲,請她談談自己的主要經曆。俞鑒談了自己學藝的經曆和成長的過程,參加革命後的轉變,到寧夏後的甘苦,以及自己的藝術追求。

接下來,白岩鬆問她對寧夏的印象如何,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否受到衝擊。

俞鑒一一作答,說她對寧夏印象不錯。1958年剛來寧夏時銀川的雞蛋很便宜,一塊錢能買一大筐,現在好幾塊錢一斤了;剛來時她看見回族老太太戴著白蓋頭在大街上賣熟羊肉,從挎籃裏拿出刀和一塊小砧板,買主要哪塊就切哪塊,再往肉上撒點鹽,用紙包好,很有意思;還有8月份下冰雹,窗戶打得啪啪響,以前在南方從來沒見過,她覺得很稀奇……

白岩鬆聽得直樂,然後問:“您經曆了‘文革’,也曾受到衝擊,後來是否給您落實了政策?”

俞鑒說:“有的落實了,有的沒落實。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我心裏最不平衡的還是職稱問題。按我的資曆和成就,評定一級演員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可是我1985年就離休了,全國普遍評定專業技術職稱是在這之後,所以我錯過了評職稱的機會,但我很想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一生作出一個公正的評價。”

說到傷心處,俞鑒有些激動,眼圈也紅了。她不好意思地對白岩鬆說:“請你理解,我絕對不是為了那幾個錢,我隻要求一個公正的評價……”

白岩鬆安慰她說:“俞老師,您別難過,這件事您可以向上麵反映。我想,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訪談結束後,白岩鬆請攝像師拍下了俞鑒的劇照和生活照,以及見證她一生榮譽的各種證書和勳章。

臨走前,白岩鬆在屋裏轉了轉、看了看。環顧四周,麵對兩位老人住了幾十年的這個家,白岩鬆笑著說:“看您這個家,既不是古香古色,也不是現代風格,還是五六十年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