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東方之子》與榮譽職稱(2 / 2)

俞鑒沒有回答,老伴蘇玉飛替她說:“幾十年了,我們一直這樣生活,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很快,“東方之子”人物專訪《俞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在寧夏電視台首播。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的黃璜同誌看了這檔節目,立刻給文化廳打電話,詢問俞鑒的職稱問題。

黃璜書記在電話裏對當時的寧夏文化廳廳長楊杭生同誌說:“我們自治區還有這樣的事啊?你們去調查一下,一定要解決好!”

實際上,俞鑒反映的並不隻是她個人的問題,而是牽扯到相當數量的老同誌——隻不過通過她之口,在電視上反映出來而已。對於這件事,很多像她一樣的離退休老同誌都想不通,心裏也都結著疙瘩。

說起評職稱,有段時間俞鑒心裏確實有些不平衡。看到不少比自己年輕或藝術成就不如自己的同誌都評上了“一級演員”,而自己和與自己情況相同的不少老同誌卻隻能屈居“二級演員”的地位。這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在此之前,她聽說寧夏秦劇團的楊覺民、丁醒民等三位老藝術家已通過當時的自治區副主席馬英亮同誌解決了職稱。據說馬英亮當時還曾對科幹局的同誌講:“應該給這些老藝術家評職稱,京劇團演猴的俞鑒為什麼沒來找?”

楊杭生同誌是了解這一情況的。他知道這些老同誌的確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公平”和“榮譽”——他們的工資都已達到或超過了一級演員的標準。黃璜同誌親自過問此事後,楊廳長認為:解決包括俞鑒在內的這批文藝界老同誌職稱問題的時機已到,勢在必行。

根據自治區職改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提出的“文化廳可把1985年以後已辦離、退休手續確有較高知名度和藝術造詣的部分老藝術家(本人工資已超過高級職稱工資標準)的情況寫個專題報告交自治區區職改領導小組討論,給個榮譽職稱”的精神,文化廳很快擬定出《關於為藝術係列部分已離、退休老藝術家申請榮譽職稱的報告》,將寧夏京劇團未予評定職稱的四十二位老藝術家名單附在後麵。俞鑒排名首位。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份文件上報的第三天,當時主管職稱評定工作的馬英亮同誌因意外事故去世,這件事就此擱淺,直到俞鑒在“東方之子”中提出後,才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在自治區領導同誌的幹預下,1994年10月,俞鑒和這批老藝術家終於享受到了“一級演員”的榮譽職稱,言明與“物質”不掛鉤。

麵對大紅封麵的“一級演員”榮譽職稱證書,俞鑒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時領到職稱證書,與俞鑒共事多年的寧夏京劇團老旦演員田文玉感慨地說:“俞鑒給大家辦了一件好事。雖然是白紙一張,可咱不爭包子爭口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