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幾任領導的關愛·千金難買的榮譽(2 / 2)

“老同誌在‘文革’中受的窩囊氣太多,動不動就被造反派按倒腦袋‘坐飛機’。人家老革命腦袋掖在褲腰帶上幹革命,現在反而受這些小崽子的氣,我心裏就是不服!咱團裏也有這些事,我不怕,我跟他們鬥!”

“‘造反派’有一天打了我們八個演員,他們打我,我也跟他們對打,我才不怕他們呢!人家罵我我不還口,這還可以忍;人家都動手打你了,不拿你當同誌了,這太欺負人了!不能忍!所以你打我,我也打你……”

乒乒乓乓一通“連珠炮”,大家全笑了。笑俞鑒這通“炮”放得痛快——三句話不離本行,女武生發言自有女武生的風格——她這是把生活中的“造反派”當作舞台上“接招兒”的“反角兒”來對付了。

俞鑒接著說:“我沒有文化,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

這時,陳冰同誌嚴肅地說:“你是有文化的。你這段發言證明你是有文化的。這是對老幹部的感情問題。”陳冰同誌的話給她的印象極深。

1971年,寧夏京劇團招收了一批新學員,俞鑒是負責帶這批孩子的教員之一。教學中,她曾用毛澤東同誌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來鼓勵學員。後來,她在又一次黨委會上發言時說:“我帶的這批學生,要改革老的東西,他們不單要演鐵梅,也要學鐵梅,我要多、快、好、省地把他們帶出來!”

大家又樂了,說:“對對對,沒想到毛主席的話讓你給活學活用了……”陳冰同誌也表揚她說:“你的想法很對。”

從藝近六十載,俞鑒從一個舊時代的藝徒,一個普通的女孩子,成長為一名解放軍中的文藝戰士,享譽全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乃至全國罕有的頂尖級戲劇女武生。這裏麵,既有她自己的刻苦努力,也有新中國寬鬆的環境、和諧的氛圍,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擁戴,以及從軍隊到地方,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愛。

點點滴滴的關愛猶如和煦的春風,始終溫暖地輕拂在俞鑒的心頭。春去秋來,她的足跡踏遍了寧夏山川。到寧夏工作的幾十年間,凡與宣傳寧夏有關的事情,隻要點到她的名,隻要她能出上力,每次活動她都積極參加。數十年間,她帶著《乾元山》等劇目,走遍了全國近三十個省市,多次接受各地媒體的采訪。她還收到了數不清的戲迷和觀眾的來信,大家紛紛讚揚她、鼓勵她,為她喝彩。

俞鑒為祖國的京劇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黨和人民也沒有忘記她的奉獻,給了她極大的榮譽。1960年,俞鑒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以後又相繼當選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三、四屆黨委委員和自治區第四屆、銀川市第七屆人大代表。1979年,作為寧夏文藝界的代表,俞鑒出席了中國文聯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俞鑒又光榮地出席了中國共產黨十二次代表大會。她覺得這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榮譽,在寧夏演藝界也是“頭一份兒”。

回首往事,俞鑒十分感謝寧夏對自己的培養——給她機會,讓她成名,榮譽等身,千金難買。對於這一切,她心中有許多話要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各級領導和寧夏人民對我的厚愛!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獻給寧夏的父老鄉親!”

一位原總政老領導聽說俞鑒出席了黨的十二大,激動地說:“俞鑒,在全國文藝界裏,你算是拔了尖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