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鑒原享受文藝五級待遇。自寧夏京劇團著名“梅派”旦角演員、“樣板戲”《海港》中方海珍扮演者李麗芳和著名“楊派”老生演員李鳴盛相繼調離寧夏後,直到離休之前,她的工資待遇一直是全團最高的。為此,原自治區黨委書記馬玉槐同誌曾跟她開玩笑說:“俞鑒啊,你現在工資不低啊,相當於行政十二級,也是個‘高幹’了。”
為官一任,馬玉槐始終很關心寧夏的知名藝術家。在那個年代,每逢周末,交際處(原寧夏賓館)舉辦自治區領導參加的舞會,需要文藝界同誌陪同,俞鑒也總在被邀請之列。所以俞鑒一家同馬玉槐同誌的接觸比較多,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低標準”時期,訂牛奶要憑指標,俞鑒唯一的女兒訂牛奶的指標,就是馬玉槐同誌親自批的。後來,俞鑒置放的節育環(雖未成功),也是經自治區領導特批的兩個指標之一。還有一次,馬玉槐和俞鑒的愛人蘇玉飛閑聊,他建議蘇玉飛做絕育手術,說少生孩子可以延長俞鑒的藝術生命。
各級領導同誌對藝術家的關愛,細微到如此情節,是那個年代的一道獨特的風景。在這方麵,周恩來總理做出了表率。似這樣領導關愛藝術家生活或工作的細節,還可以舉出很多。
一次,俞鑒在蘭州演出《陸文龍》,耍槍時不慎失手將槍掉在了舞台上。事後她向馬玉槐團長作檢討,說:“我今天演得不好,槍掉了。”馬玉槐同誌不僅沒有批評她,反而安慰她說:“沒事兒,下次注意就成。”
199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大慶活動期間,馬玉槐同誌應邀回寧夏參加慶祝活動,其間他打電話給蘇玉飛和高韻聲(寧夏京劇團演員,俞鑒的親家),約他倆和俞鑒一起到他下榻的寧夏賓館見麵。
“俞鑒怎麼沒來?她不在銀川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馬玉槐詢問了家裏的情況,又問起俞鑒的身體情況,還有什麼困難和問題等。蘇玉飛一一作答,然後說:“我們這批離休幹部十幾年來最大的問題是醫療費不能實報實銷。”
“不會吧?中央規定離休幹部看病實報實銷,全國都一樣啊!”聽了蘇玉飛的話,馬玉槐臉上現出吃驚的表情。
“我們這裏沒錢,現在是‘實報半銷’。”
“這事我得跟他們談談。”馬玉槐同誌若有所思地說。
當時由於經濟原因,寧夏離休幹部的醫療費確實未能得到妥善解決,現在已不成問題,所有的離休幹部均已享受到醫療費實報實銷的待遇。
寧夏的幾任領導都十分關愛藝術家。馬玉槐同誌對他親自從北京“搶”來的寧夏京劇團,更是情有獨鍾。原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黑伯理同誌也是一樣。寧夏京劇團赴突尼斯和日本的訪問演出,都是黑伯理同誌親自聯係、安排的。有時,自治區人民政府宴請外賓或招待國內客人,黑伯理同誌也會打電話請俞鑒等著名藝術家作陪。2005年,俞鑒在寧夏中醫院住院期間,離休後定居北京的黑伯理同誌特地派秘書前去探望,還寄給她一張自己的放大照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任宣傳部長陳冰同誌(現居杭州)在任期間也常到京劇團看戲。一次俞鑒演《安天會》,走“烏龍絞柱”時扭傷了肩膀,到北京治療期間,陳冰同誌始終關切地問長問短,噓寒問暖。
俞鑒曾連任兩屆自治區黨委委員,經常與陳冰同誌一起開會。她性格直率,快人快語,說話直來直去,在團裏號稱“俞大炮”。有一年參加黨委會,小組會上,俞鑒又開始“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