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苦中作樂”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有發生。
1976年10月,“四人幫”終於倒台了。大家欣喜若狂,打算開個聯歡會,好好慶賀一番。俞鑒對郭雪六說:“郭老師,您給編四句台詞,我要表演一段‘三打白骨精’!”
俞鑒特地回團裏取了棍,在幹校碾莊稼的打麥場上為大家表演了一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郭老師編的那四句詞,一句為“一打”,三句是“三打”,第四句是總結,有點像那時盛行的“三句半”。俞鑒還乘興表演了一套孫悟空的棍。雖然不是在舞台上表演,但她覺得特別過癮,真是苦中作樂苦也甜。
那次聯歡會開得十分熱烈,每個單位的同誌都出了節目,熱鬧極了。可惜時隔太久,年事已高,郭老師編的那四句順口溜,俞鑒一句也沒記住。
“四人幫”的倒台,標誌著“文化大革命”徹底結束。俞鑒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京劇舞台。她感慨萬千,喜淚交流——過去的已然過去,什麼也不必多說——隻要把舞台“還”給她,她就知足了。
1977年,俞鑒重返舞台,主演全本《鬧天宮》,連續演了七場。這一年俞鑒已四十九歲,超負荷的演出使她極度疲勞,整夜睡不著覺,周身疼痛,難以翻身。憑著一貫的堅韌,她硬是挺了過來。1978年,她和本團演員茹少奎排演了《擋馬》一劇,她反串由武旦應工的楊八姐。1979年,受北京京劇院之邀,俞鑒赴京教授《乾元山》一劇並在京公演此劇,受到首都觀眾及戲劇界同行的一致讚揚。
1980年,五十二歲的俞鑒出任寧夏京劇團副團長,與張元奎團長一道率團赴貴州、雲南、四川三省巡回演出,俞鑒主演的《乾元山》《陸文龍》《十八羅漢鬥悟空》轟動了雲貴高原。在貴陽演出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在孫女的攙扶下來到後台,一定要見見她喜愛的“小哪吒”。當俞鑒摘下頭上的“孩兒發”頭套與老太太握手時,老太太驚呆了:“啊!你也是老太婆?了不起,了不起!你真是我們婦女的驕傲!”
1981年,俞鑒又率團赴山東省作巡回公演,主演《乾元山》《陸文龍》《十八羅漢鬥悟空》等劇目,同樣受到了山東觀眾的熱烈歡迎。
1984年,俞鑒退居二線,擔任寧夏京劇團藝術顧問,率團赴陝西、河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地巡回公演,並以五十六歲高齡繼續擔綱領銜,主演代表作《乾元山》《陸文龍》《十八羅漢鬥悟空》等劇目。人們稱讚她精湛的技藝,更歎服她堅韌的拚搏精神。很多觀眾難以置信,這位在舞台上身懷絕技、叱吒風雲的小哪吒、陸文龍和美猴王的扮演者,竟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阿婆”。每次演出結束,俞鑒多次謝幕也難以滿足觀眾的熱情,不少觀眾一定要她摘下頭套,看看她真實的麵容和夾雜著銀絲的頭發,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當時俞鑒已罹患泥沙型膽結石症,兩鬢染霜,麵色憔悴,時時被疾病帶來的陣痛所困擾。五十六歲,對於一個戲劇女武生來說實屬高齡。但俞鑒不服老——隻要一息尚存,舞台就是她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這時她正著手排練傳統劇目《八仙鬥白猿》,為第二年的巡回公演準備新的劇目。治療的同時,俞鑒仍堅持每天練功,恢複體力——她要繼續拚搏,精益求精,以最好的狀態,把最好的藝術奉獻給熱愛她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