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後,俞鑒的生活緊張而忙碌,從沒有停歇的時刻。
1951年,俞鑒隨團赴沈陽、齊齊哈爾、嫩江、陶南、北城子、昂西等地巡回演出,慰問赴朝作戰的誌願軍傷病員。她和戰友們連續乘坐一星期的火車硬座,不辭辛勞地慰問“最可愛的人”。
1952年,時任中央軍委文化部部長的陳沂同誌在《華東前線》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國防部下達了一份文件,部隊京劇團將一律轉業地方,實行企業化管理。
8月裏的一天早晨,俞鑒正在團部練功,來了一位陌生的同誌,問她是不是這個團的演員,叫什麼名字、演什麼戲。她回答說自己的本行是武生,會演《乾坤圈》《金錢豹》和猴戲《鬧天宮》等,有時也串演旦角兒,比如宋之的的新編曆史劇《皇帝與妓女》一劇缺人,她也扮演過宮女。陌生同誌又問她都會練什麼“家夥”,她說會錘、圈、叉等,他讓她“耍”給他看看。她耍了這三樣,又表演了幾套“錘花”和武旦的“刀套子”。他誇她演得不錯,問她願不願意去北京。後來才知道這位同誌是總政文工團的導演劉元彤,此行是專程來杭接收京劇團進京的。這幾天,他在團裏逐一找演員談話、摸底,了解大家的意向。
很快便召開了全團大會,通知說上級領導已決定全團調京。大家一聽到北京去工作,都很高興,馬上收拾行裝,前後不到一個星期就動身了。
俞鑒記得當年他們是從杭州城站火車站出發。到京後,全團集體臨時住在西河沿的大華旅館,一段時間後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俱樂部實驗京劇團。團長陶德康也是梨園出身,在延安時即唱過小生。
一到北京就連天連夜地練功、排戲,不久後在位於西直門豁口的總政排練廳開演打炮戲,向總政領導彙報。那段時間的日程安排得很滿,每天上午練功,下午排練,晚上演出。俞鑒先後主演了《乾坤圈》《嶽家莊》《白水灘》《金錢豹》等劇目,總政首長看後非常滿意。陳沂部長一下就記住了俞鑒這個英姿颯爽的小女武生。當他聽說俞鑒還是戰士待遇時,立即指示將她提為排級,每月可領取十幾元津貼。孝順的俞鑒一拿到錢,立刻寄給了家裏。陳沂部長還說:“這小女武生什麼都好,演技好,嗓子也好,就是眼睛不夠大。”他建議俞鑒到上海去做整容手術,“割成雙眼皮,演戲就更有神采了。”
這正合俞鑒的心意。她知道自己形象上的不足,雖然五官端正,模樣兒不算漂亮但絕對不醜,隻是眼睛太小,且是單眼皮。她早就盼望能有這樣的機會,一旦“變”成雙眼皮,演技與形象相得益彰,自己在舞台上一定會更加光彩照人。她知道在那個年代,做整容手術還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一般人也沒有這個條件。陳沂這樣的“大首長”能為自己考慮得如此細致、周到,親自過問並安排此事,使俞鑒深受感動。
當年秋天,在劉元彤導演的陪同下,俞鑒來到上海南京路的一家美容醫院。醫生在看了她的眼睛後說,不但要割雙眼皮,眼角也要“拉”開一點,這樣眼線更長,扮相更英武。這家醫院曾經為不少電影明星做過整容手術,醫生給俞鑒看了個本子,上麵寫著一串耳熟能詳的名字,其中包括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陳雲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