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洛克認為一個人的“商標忠誠”可以早在兩歲時就開始確立。而讓孩子們對麥當勞形成“商標忠誠”的最好辦法,就是製作出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廣告。“一個喜歡我們的電視廣告並且拉著祖父母去麥當勞參觀的孩子,帶給我們的不隻是兩位顧客。”
因為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他在芝加哥無線電台做過播音員,並在夜總會表演過,所以他懂得一些宣傳方麵的知識。他雇用了一個廣告公司,這個廣告公司是由一個作曲家和一個曾在米高梅製片公司的巡回演出團擔任經理職務的人領導的。這個廣告公司為麥當勞製作出了許多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廣告。
不久,麥當勞推出了它的第一個吉祥物,一個眨著眼睛、拿著漢堡包的小廚師的頭。這個卡通形象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雷·克洛克開始漸漸掌握了孩子的心理。1960年,麥當勞讚助了一個地方性的兒童電視節目——“博佐歡樂時光”,並在麥當勞播出,它吸引了很多孩子來到麥當勞觀看。所以在1963年這個節目被地方台取消的時候,麥當勞聘請了節目中的主角維拉德·斯科特,讓他在麥當勞演出。一家廣告公司為他設計了全套的服裝,並為他起名為“羅納德·麥克唐納”。從此,羅納德·麥克唐納成為第一個在餐館演出的新型小醜。兩年後,麥當勞通過一場大規模的廣告宣傳,把他介紹到全國各地,於是一個廣告明星誕生了。羅納德·麥克唐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麥當勞叔叔”。他頭上頂著一隻裝有漢堡包、麥乳精和土豆條的托盤,鼻子上裝有一對麥當勞杯子,腳上的鞋子像兩塊大麵包。這個小醜般的形象,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很快,“麥當勞叔叔”就成了全美電視廣告上為麥當勞作宣傳的代言人。
不過到了60年代後期,麥當勞卻遭遇到了困難,因為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以頹廢、迷幻為時尚,而麥當勞所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幻想正是“垮掉的一代”所厭惡的。不過雷·克洛克有他的辦法,他使麥當勞在追求新意方麵作了極大的改進。在他的領導下廣告公司對“麥當勞叔叔”和他的同伴們的形象作了改動,使他們在某些方麵帶有一定的迷幻色彩,迎合了孩子們的需求。不久,雷·克洛克又使麥當勞的吉祥物在名字的認知上和迪斯尼的米老鼠展開了競爭,並試圖建立自己的迪斯尼樂園。
雷·克洛克經常對人說他實際上是在做展銷生意,而不是餐館生意。確實,麥當勞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為了促銷;它的每一件東西都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明亮的顏色、運動場、玩具、小醜、蘋果餡餅樹、像禮物一樣包裝的食品、帶吸管的飲料……在賣給孩子們食物的同時,雷·克洛克也賣給了他們許多無形的東西,使整整幾代人都形成了對麥當勞的“商標忠誠”。
嚴厲苛刻的管理製度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雷·克洛克都是一個苛刻的老板。不過也正是他的嚴厲、苛刻才使麥當勞能在幾十年中一直保持著“品質上乘、服務周到、地方清潔”的美好形象,這也成了麥當勞區別於其他快餐店的標誌。
雷·克洛克為麥當勞製定了考究的食品烹調規則、統一的服務標準和服務著裝。在剛剛從麥克唐納兄弟手中獲得特許經營權的時候,他發現麥當勞的炸薯條都是炸出來之後放到冰箱裏,等到客人來時熱一下再賣給他們,這樣的炸薯條色澤暗淡,吃起來毫無香酥鬆脆之感,絲毫不能引起顧客的食欲。這樣店裏的生意自然不會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雷·克洛克請來專家對此進行了改進——精選品質優良的馬鈴薯,現炸現吃。經過改進之後的炸薯條果然大受歡迎。對於漢堡包,雷·克洛克也有嚴格的規定。他規定1磅肉的脂肪含量必須少於19%,小麵包隻能是3.5英寸寬,每個漢堡包不能有多於1/4盎司的洋蔥。為保證食品的新鮮,雷·克洛克規定漢堡包出爐後10分鍾之內、法式土豆條炸好後7分鍾之內和咖啡衝好後30分鍾之內如果賣不出去的話,不管多少都必須扔掉。
雷·克洛克還規定,男員工的頭發必須剪得和軍人一樣短,每天要刮胡子、修指甲,隨時保持口腔清潔,經常洗澡,鞋子必須擦得鋥亮;女員工必須身穿深色衣服,平跟鞋,不準塗指甲油,隻能化淡妝,頭上要戴發網;桌子上不能留有垃圾,當顧客一走,服務人員便要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桌麵;每天要擦洗門窗兩次,地麵要保持清潔,不能有廢紙、垃圾;餐廳內還不許出售香煙和報紙。他發給員工的手冊中明文規定:“服務人員必須要使顧客留下他們是‘純美國式’男孩兒的印象。”
而作為公司的最高領導,雷·克洛克本人對自身的形象也有極高的要求。他出現在公眾麵前時總是穿著講究、舉止優雅,頗有些貴族氣質,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麥當勞這個公司的形象。他認為,一個人的外表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本質。對於那些違反規定的員工,不論是誰,雷·克洛克都決不手軟。有的時候員工們並沒有違反手冊上的規定,但雷·克洛克卻認為他們的舉動有損麥當勞的形象,那麼他們照樣難逃厄運。
一次,雷·克洛克到一個分店視察,分店的主管到機場去接他。接到雷·克洛克之後,這位主管向他借了兩美圓付停車費,結果他被雷·克洛克開除了。開除的理由不是這位主管拿不出兩元錢,而是雷·克洛克覺得他應該事先準備好,一個做事不準備的人是當不了麥當勞的經理人員的。
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麥當勞總部的律師戴了一頂毛線帽子來上班,正好被雷·克洛克看到了。他非常生氣,當即開除了那個律師,因為他覺得律師應該戴正式的呢帽才符合身份。
還有一次,一位分店的經理穿著牛仔裝開著滿是灰塵的車到機場去接雷·克洛克。雷·克洛克一看到他就氣得不行,馬上叫他把車開到最近的洗車行清洗,然後同樣毫不留情地開除了他。
在《時代雜誌》上還登過一篇類似的文章。文章中講到這樣一件事,說雷·克洛克的辦公室貼著這樣一張告示:“誰亂丟紙杯,誰就會被開除!”
雷·克洛克還經常想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怪著來教育麥當勞的管理人員,並因此發明了一種新的管理方法。有一次,他到麥當勞的一家分店視察,發現這家店存在著嚴重虧損的危機。經過調查,他發現分店和各職能部門的經理們官僚主義作風嚴重,經常躺在舒適的椅背上看各種報告和材料,對下麵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卻不注意了解下麵的情況,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白白地浪費在抽煙和閑聊上。於是,雷·克洛克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求把所有經理的椅子背都鋸掉,並要求他們經常到下麵和員工接觸,了解實際情況,現場解決問題。開始時,這些經理不理解他,背地裏罵他是“瘋子”。不過總裁的命令沒有人敢不聽,於是這些經理都照著做了。但沒過多久,這家店便扭虧為盈了,這些原先罵他的經理們也逐漸理解他鋸椅子背的苦心了。
進軍海外市場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雷·克洛克已經不滿足於僅在美國本土發展,他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市場上。不過初期的嚐試效果並不理想。因為那時向海外投資的先例並不多,而且世界各地人民的口味並不相同,麥當勞要想在海外經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雷·克洛克本人卻信心十足,他認為自己推銷的並不是一種食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美國的飲食文化。
在經曆了幾次失敗之後,雷·克洛克把觸角伸到了日本,在那裏,日本分部的總裁藤田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藤田告訴他,日本雖然很崇拜美國文化,但同時又有很強的排外情緒。因此,照搬美國的麥當勞體係並不合適。聽了藤田的建議,雷·克洛克決定對日本的麥當勞公司進行包裝,讓它徹底地日本化,從老板到員工,雇用的都是日本人。這樣就使麥當勞的食品從外表上看不出是進口的美國貨。這樣一來,麥當勞在日本大獲成功。1971年7月20日,東京銀座區麥當勞餐廳開業的第一天,營業額就高達6000美圓,這在美國本土上都沒有出現過。緊接著,眾多的麥當勞分店在日本像雨後春筍般開業,不到兩年已經有了19家,年營業額達到6億美圓。
通過麥當勞在日本的成功,雷·克洛克總結出了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用同樣的方法以極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擴展他的事業。在不同的國家,針對不同的市場文化,他采用了不同的促銷手段,但卻使用著同一套標準的營運係統。這樣盡管麥當勞在全球有上千家分店,但是每一家都和美國本土上的一樣井井有條。
1984年1月14日,已成為億萬富翁的雷·克洛克因心髒病複發搶救無效而逝世了。不過他的麥當勞王國還繼續飛速地發展著,到了1985年,麥當勞已經發展到了平均每15小時開一家店的速度。如今,麥當勞在全世界已經有7萬多家分店,遍布全球6大洲的100多個國家。麥當勞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企業之一,在全球十大著名商標中它僅次於可口可樂,排名第二。而這一切與雷·克洛克密不可分。他憑著百折不撓的意誌和不斷創新的精神,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創造了一個滲透美國文化的“快餐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