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傳統文化的浸潤,沒有了曆史責任的傳承,一個貪玩成性的頑童長大以後,自然談不上什麼宏大抱負。這恰恰是作為未來皇位繼承人最可怕的品格。沒有任何的準備,這些昏童似乎準備一直生活在一個無拘無束的嬉戲世界裏的時候,而中華帝國在他們的影響下卻在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革。
第三,虛榮型。
這類皇帝,出於某種目的,不切合實際地炫耀,講排場,愛虛榮,或窮兵黷武,或巡遊無度,或驕奢淫逸、揮霍無度,雖然風光無限,掙足了麵子也斷送了國家的前程和自己的性命。王莽、隋煬帝、明宣宗和清乾隆等都是這一類人物。隋煬帝試圖延續輝煌、壯大國威,但他的自負、虛榮心理與官宦背景,嚴重左右了他的治國理念與方法,導致了統治的失敗,大外交、大工程、大排場、大戰爭等“四大皆空”。他的大外交,不切實際地向外邦炫耀財富,造成了國力的大量損耗;他的大工程如建東都、修運河、築長城等,每月役使勞動力數百萬之多,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作為一國之君,他做任何事都要有大國的氣派,忘記了樂極生悲的典故。隋煬帝做夢也不會想到是自己的大臣、宗親、親信舉起了反旗,借洶湧澎湃的農民起義之勢,要了自己的性命,推翻了大隋的政權。乾隆帝也是虛榮皇帝的代表,他以“十全”的名義窮兵黷武,以巡幸的名義數下江南,以盛世的名義禁毀圖書、摧殘文化,以禪讓的名義玩弄權柄,這些都給恢複和發展中的傳統經濟和社會文化帶來致命的影響,在“康熙盛世”之後帶給中華帝國的是“大亂”。在乾隆的最後20多年裏,社會矛盾潛滋暗長,這些都被好大喜功、死要麵子、虛榮心極強的乾隆給通通掩飾。他不去麵對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帶著自己的心滿意得,帶著大臣們的歌功頌德,在另一個世界裏繼續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留給他的臣子和百姓的卻是動蕩、饑餓、疾病和戰爭的煎熬。
第四,走火入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