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馮如

出生地:中國廣東省恩平縣

生卒年:1884-1912年

曆史評價

馮如,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1909年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架飛機,揭示了中國航空史上的第一頁。

馮如,原名馮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恩平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童年僅讀過幾年書,便輟學牧牛了。他從小喜歡製作風箏和車船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年僅12歲的馮如,揮淚告別父母,隨親戚遠渡重洋,去美國三藩市謀生。到三藩市後,通過學習英語和科技知識以及目睹日新月異的先進機器,他認識到:國家富強,必有賴於機器,於是更加發憤學習,專攻機器製造。

馮如在紐約學習期間,出現了兩件轟動世界也震動馮如的大事。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首創動力載人飛機飛行成功。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在我國東三省廝殺,我同胞慘遭蹂躪。這兩件事,不僅進一步激發了馮如的愛國熱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確奮鬥方向。1906年,馮如發誓說:“是(指製造機器)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苟無成,毋寧死。”他又說:“中國之強,必空中全用飛機,如水路全用輪船。”馮如不僅是第一個提出航空救國主張並為之奮鬥終生的中國人,而且也是我國近代最早的軍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馮如在紐約學習機器製造之後,重返三藩市,開始招徒製造機器,同時也開始收集有關設計、製造和駕駛飛機的資料。

10年的發憤學習和工作實踐,使馮如終於成為一名精通機械和電器技術的專家。他先後研製了抽水機、打樁機、發電機、有線電話和無線電報機等先進機電設備,在當地頗負盛名。《三藩市呼聲報》稱他為:“很有名氣的機械師和發明家”。《三藩市考察者報》更讚譽馮如為“奧克蘭市天才的發明家”。當時曾有華僑富商集團邀請他主持一項發展祖國電力工業計劃,但他認為,興辦飛機製造工業更為迫切,更為重要。因此,他婉言謝絕邀請,並於1908年5月集資在奧克蘭市東九街359號創辦了以製造飛機為目標的“廣東製造機器廠”。當時僅有黃杞、張南和譚耀能3人參股。

相關鏈接

馮如紀念館

馮如紀念館位於廣東省恩平市恩城鎮北部的鼇峰頂,毗鄰恩平市博物館。

該館建於1985年,為鋼筋水泥建築物。館前壁高8.4米,後壁高6.9米,呈斜麵平頂形建築麵積303平方米。

館內陳列馮如航空史料,馮如設計製造的飛機模型和他駕駛飛機的照片等。

館門前建500平方米的廣場,並立有高1.95米馮如全身銅像,同時陳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贈送戰鬥機1架。

料折款在內也不過1000餘元。盡管人少力薄,但他們卻在近7.5平方米的廠房裏研製飛機,這正體現著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發展航空事業的精神。

經過多年努力,馮如終於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飛機問世不到6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從而躋身於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馮如這架飛機稱為“馮如1號”,與萊特型飛機相似,也是雙翼、構架式機身,發動機安裝在下翼中央的推進式、鴨式操縱麵布局的飛機。其方向舵也像萊特型飛機,但改進了著陸裝置,起落架末端安裝著4個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