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9月21日傍晚,“馮如1號”正式試飛。馮如駕機迎著強風起飛,升至4.5米高,環繞一個小山丘飛行,飛行了約800米,顯示了他的飛機具有良好的性能,從而為我國動力載人飛行史譜寫了光輝的第一頁。當時中西報刊競相報道。美國《三藩市考察者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馮如的大照片,讚譽馮如為“東方的萊特”,並驚呼“在航空領域,中國人把白人拋在後麵了!”
1909年10月28日,馮如聯合黃梓材、劉一枝、朱竹泉等人,把廣東製造機器廠擴充為廣東製造機器公司,並公開招募優先股東和股金。從1909年11月3日至1910年2月19日,僅3個月時間,就招得優先股東67人,股金5875元。
廣東製造機器公司在三藩市成立後,馮如任總機器師,隨即購置製造飛機的成套設備,並重新研製大功率的飛機。不久,新飛機製成,並經過4次改進,但在試飛中仍一再失敗。馮如並不氣餒。當時他父母多次來信催他回國與家人團聚,他周圍親友也勸他回家。馮如婉謝了親友,並發誓說:“飛機不成,誓不回國。”
馮如繼續研製飛機,但又兩試兩敗。先後6次受挫,而馮如始終奮鬥不止。1910年5月,奧克蘭東九街359號的廠房突然失火焚毀。經過連續6次失敗和廠房失火,公司已耗去資金過公司資本的90%,馮如麵臨極大的經濟困難。他在認真總結曆次失敗教訓,並吸收當時先進經驗後,終於在1911年1月研製成功了一架新型飛機,稱為“馮如2號”,並於1月18日試飛成功。
——傳世佳言——
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級。
1911年1月18日早上,馮如駕駛著“馮如2號”飛機,在奧克蘭瓊斯街終端,靠三藩市海灣的艾勞赫斯特廣場公開試飛。飛機在地麵滑行了約30.5米,即淩空而上,升至約12米高,環繞廣場飛行了約1600米後,向三藩市海灣飛去,然後返回,飛越奧克蘭郊區的田野,徐徐降落在起飛的廣場上。飛行曆時4分鍾。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飛行,馮如的助手們一齊擁上去向他祝賀。中西報紙再一次爭先恐後地報道。美國《三藩市星期日呼聲報》竟用整版通欄大標題刊出“他為中國龍插上了翅膀”,並以巨龍、馮如飛機和馮如像作為套題照片,詳細介紹了馮如其人其事。
1911年1月-2月期間,馮如駕駛飛機在海灣多次環繞飛行,其最高時速為104千米,飛行高度達200餘米,性能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前往觀看飛行的中西人士不可勝數。歐、美各報交口稱道:“君之名譽時已飛騰於世界矣。”
1911年2月22日,馮如率助手朱竹泉、司徒壁如和朱兆槐攜帶飛機和設備乘輪船回國。
1911年10月10日,震撼世界的武昌起義爆發,全國沸騰。11月9日,廣州光複,廣東革命政府成立,馮如毅然率助手參加革命,並被任命為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長,成為中國第一個飛機長。他立即在廣州燕塘建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這是中國國內的第一個飛機製造廠。
經過3個月的努力,於1912年3月,製成一架與“馮如2號”相似的飛機。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公開進行飛行表演。馮如駕駛自製飛機淩空而上,高約36米,東南行約8千米。當時飛機運轉正常,操縱自如,鼓掌之聲,不絕於耳。但馮加急於升高,操縱過猛,致使飛機失速墜地,機毀人傷。醫院搶救無效,馮如以身殉國,時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