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4)(1 / 3)

一味忍讓不可取。一味忍讓,意味著喪失原則;一味忍讓,意味著沒有人格;一味忍讓,意味著軟弱可欺;一味忍讓,意味著麵臨步步緊逼的危險;一味忍讓,意味著將走入絕路。

有時候挺身而起、奮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進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計策,一再忍讓反而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就出手,給他點厲害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對得寸進尺者該迎頭痛擊,忍讓不一定是好事。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

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是非窩裏,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往後。

沉默是金,固然不錯;會哭的孩子多吃糖,也是事實。

不必一味討好別人。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隻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當別人罵你太過分的時候,要毫不拖泥帶水地賞他一個響亮的耳光(這和成熟不成熟沒關係)。

有人在你麵前說某人的壞話時,你隻微笑。

所謂糊塗:孔子發現了,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取名非攻;板橋發現了,取名糊塗;當代精英發現了,取名和諧。糊塗之難得,在於明白太難。和諧之難得,在於實現太難。所以,有一種明白叫糊塗,有一種糊塗叫明白。

見人說人話需要學術,見人說神話需要藝術;見人說鬼話叫作“城府”,見鬼說人話叫作“迂腐”。

經營人脈的十定律:1.想釣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2.不要總顯示比別人聰明;3.讓對方做主角,自己甘願做配角;4.目中無人,讓你一敗塗地;5.常與人爭辯,你永難贏;6.鋒芒太露,下場不好;7.刺蝟原則,保持適當距離;8.樹一個敵,等於立一堵牆;9.謙虛不虛偽,不苛求完美;10.失言不如無言。

以己度人雖然看似簡單,但要在生活中運用得好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你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推己及人的原則,是否因為自私而忘記了體會別人的感受。不過,隻要你用真誠之心作為說話的靈魂,“以己度人”就都不是難事。

與人相處,隻要對方無害你之心,你就該知足,不應有更多奢求。有時我們會悲傷,認為那些原本親密的人應該待我們好些,心涼過後,就想想他們大概是沒有半點害我的心,隻是人與人之間本就自然地淡漠,所以我們依舊該保留和感激這份純良無害的情感。

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生氣呢?

真誠是人類最重要的美德,也是人與人溝通與交流的重要原則,它是基礎,也是關鍵。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裏,所以我們要用心做橋與周圍的人相處。相反,與真誠相悖的是謊言、是欺騙。試想一下:一個經常說假話、講謊言的人來和你說些事情,你是相信還是不相信呢?答案顯而易見。一個經常說謊而缺少真誠的人,人們怎麼敢與其打交道?真誠是無價之寶,有時它比金錢、才學、機敏、容貌更重要。

不要輕易地去評價、看待一個人,除非你很懂他了解他,而他也是如此之人。眼前看到的有時候未必是事實;身邊遇見的人,你認為是好人,而你也未必了解;你認為傻的人,也未必傻……很多事很多人,存在著認識反差,也許你並不懂得和了解他/她。

別人不表達的時候,你可以很信任一個人;當別人主動承認錯誤,你也要相信他。這世間沒有人願意或喜歡被冤枉,要麼無所謂、不在意、漠不關心,要麼愛得太深太無私,願意犧牲自己。

有些事你不說,別人永遠不會懂你的,適當地溝通、表達,不是自大,隻要你心裏不驕傲自大,不那麼想。人生,貴在問心無愧。表達和溝通有時候可以化解許多矛盾,即使對方再善解人意或有洞察力、會體諒會包容,但也不是每件事都能把握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