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3)(1 / 3)

有些人很堅強,喜歡在流淚的人麵前,開導逗笑;又無所不能,總是輕而易舉地幫助別人解決難題;為了理想,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但麵對自己的創傷,他們隻會躲在角落裏看著傷口變大;隻有麵對最信賴的人時,才會卸下厚厚的盔甲,委屈地流下眼淚。在哭過之後,笑著擦幹眼淚,說,沒關係,我可以做得很好。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盡量往低處走,讓著別人,遇見利益和名聲盡可能往下退,給自己留下做大的餘地。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目標,像山一樣挺立在那兒,才能把事做好。

心裏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懷才能開闊;腹中有良策,處事才能利落;眼睛有精神,目光才能敏銳;臂膀有力量,出手才有重拳;腳步有節奏,步履才能輕盈。

老師說:“古代有一人,想學立身的本領。經過反複比較,決心去學屠龍之技。他拜名師,日夜苦練,終有所成。他會怎麼樣呢?”同學們興致勃勃,說他能成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師搖頭:“這個人一定會潦倒一生,因為世上根本就沒有龍。”——做人要爭先,處事要靈活,做事要實際。

誰都有心情不好的一時,誰也有煩躁的一刻,有時候想說卻不知對誰開口,想哭卻不清楚為何哭泣,隻是感到特別難受。

有人問蘇格拉底:“天地之間有多高?”他毫不含糊地說:“三尺。”又問:“人有五尺,天地之間怎麼隻有三尺,豈不把天捅個窟窿?”蘇格拉底說:“所以,人要想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啊!”謹記低調是一種智慧。

多笑笑吧!不要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也許笑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呀,有什麼事情,還是笑笑吧,笑一笑百事了,加油,一定要記得微笑。

耶穌帶著彼得遠行,看到一塊馬蹄鐵讓彼得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便假裝沒聽見。耶穌撿起馬蹄鐵換了三文錢,再用這錢買了十八顆櫻桃。經過荒野時,耶穌知道彼得又渴又餓,就掉出一顆櫻桃,彼得忙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丟,彼得就彎了十八次腰。——眼前的小事不做,以後將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徒弟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係。等到徒弟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鬆。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您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您的徒弟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樂善好施,長於交往,“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所以,人情要多儲存,就像銀行存款,存得越多,時間越長,紅利就越大。

凡事要留有餘地。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是與自己毫無關係、無關痛癢的人。

什麼都可以丟,但不能丟臉;什麼都可以再來,唯獨生命不能再來;什麼都可以拋棄,唯有信仰不能拋棄;什麼都可以接受,唯獨屈辱不能接受。你可以忘掉失敗,但不能忘掉教訓;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記曆史;你可以忘掉苦難,但不能忘卻艱辛;你可以忘掉傷疤,但不能忘卻恥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那人不對你好了,你便心生怨懟。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被人誤解的時候能微微地一笑,這是一種素養;受委屈的時候能坦然地一笑,這是一種大度;吃虧的時候能開心地一笑,這是一種豁達;無奈的時候能達觀地一笑,這是一種境界;危難的時候能泰然地一笑,這是一種大氣;被輕蔑的時候能平靜地一笑,這是一種自信;失戀的時候能輕輕地一笑,這是一種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