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居裏先生突遇車禍離世。居裏夫人以堅強的意誌戰勝巨大的悲痛,很快地,她又承擔了居裏先生在巴黎大學的課程,並指導實驗室工作。
凡經曆過跌宕起伏的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溫室裏隻能培養嬌嫩的花朵,卻培育不出傲雪的青鬆。雄鷹隻有在高空中飛翔,才能練成搏擊的翅膀。人隻有經曆種種困難,曆盡千辛萬苦,才能有輝煌的成就。
吃苦是成就夢想的資本,是磨煉堅強意誌的“磨刀石”,有夢想的人,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準備,要能適應艱苦的環境,能以苦為樂,堅守夢想。
如果你要實現夢想,成就一番非凡事業,就要學會吃苦,要甘於吃應該吃的苦,樂於吃應該吃的苦,能承受應該承受的挫折,這樣,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才會淡定以對,而不是不知所措;才能在追夢的路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一些從容,少一些慌亂。
逼迫自己一下,就知潛力有多大
很多人羨慕那些成功者,羨慕那些好夢成真的人。其實,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後都有個推手。有時,這個推手就是你自己,關鍵時刻,你逼迫自己一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就會變為現實。
一位中年朋友告訴我說,他又在學英語了。朋友今年已經42歲了。似乎從大學畢業,他的英語就被慢慢擱置了。參加工作後,他學了日語,以為自己在日企工作,隻要學好日語就萬事大吉了。
可他因工作調動的原因,自明年起要去英國待上三年,無奈之餘,隻好硬著頭皮惡補英語,逼著自己拾起快要被忘光的英語。
按理說,40多歲的人,記憶力和專注力都較年輕時有所下降,再學東西會比較吃力,可他還是嚐試著每天逼自己反複記一些單詞,有時間就逼自己去英語角,向他人請教英語發音;看電影和雜誌時,他總是逼自己看英語電影,讀英文雜誌……他用各種方式逼著自己學英語。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朋友已經能用英語與人交流了。他說,自己這一把年紀學英語也不是很難,隻要經常逼自己一下就可以了。
逼自己一下,就知自己有多優秀;自己逼一下,就知潛力有多大;逼自己一下,也能實現遠大的夢想。
每一個人都有實現自己夢想的潛力,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要讓自己的潛力宇宙爆發出更大的能量,關鍵看你是否能逼一下自己。
很多人的口頭語是“我不行”,“我哪行”,“我沒那本事”……其實,你隻要去做,大膽地去做,就肯定能行。
有一位父親,他最近買了一輛卡車。
他的兒子16歲了,自小就喜歡玩具汽車,見了這輛汽車,特別喜歡。隻要有機會,他就去駕駛室內坐坐,摸摸方向盤,踩踩刹車。有時,父親也教他一些基本的駕駛技術與常識。
沒多久,兒子就掌握了基本的駕駛技術了。
有一天,剛學會開車的兒子將車開出了自己的家,還沒走多遠,一個不小心,車子就翻到一邊的水溝裏去了。父親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翻車的地方,到了那裏,他看見兒子被壓在車子下麵,隻有頭露在外麵,情況萬分危急。
雖然這個父親的身材並不高大,而且有些瘦弱,但在兒子生命受到巨大威脅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溝,雙手伸到車下,把車子抬高,讓另一位幫忙的人將兒子從車下救了出來。
之後,人們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他一個人就把汽車抬起來了呢?因為好奇,就讓他再試了一次,可他再也不能搬動那輛汽車了。
或許這個父親本身就有一種超能量,平時無法發揮,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壓在車下時,他一心想去救兒子,一心隻想把壓著兒子的汽車抬起來,正是危急時刻這種愛的巨大力量,使他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每一個人都有著無窮的智慧,都有巨大的潛在的能量,甚至是超能量。在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僅是父親,做母親的,也能發揮這種巨大的潛能。
有個孩子的母親,每天都在家照顧她兩周歲多的兒子。
一天上午,在玩累的孩子睡著後,母親就將兒子放在小床上,然後,她就去附近的超市購買日用品。
這位母親買了日用品,快到自己家樓下時,由於心中想著兒子是不是醒了,會不會淘氣,就不由自主地向自己家的陽台看了看。可這一看,卻讓她傻了:她發現,自己家的陽台上有個黑點在蠕動。
“哇,兒子醒了,跑到陽台上來了,這多危險!”她不敢再想下去,隻瘋了似的往自己家的陽台下跑,邊跑邊喊:“孩子不要動!”
但是孩子根本聽不見,他隻看到媽媽朝他這邊跑來,反而更興奮地往外爬。
眼看兒子爬上了護欄,快掉下來了,這位母親更是加快了速度,拚命地跑,巧的是,剛好在兒子掉下來的一刹那,母親跑過去將兒子穩穩地接住了。
前蘇聯學者衣凡·葉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潛力之大令人震驚。我們若迫使大腦開足一半馬力,將能毫不費力地學會40種語言,把《蘇聯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背下,完成幾十個大學的課程。”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一般人僅用了不足1%的腦力,即便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人物,一生也隻用了腦力的2%左右。
很多人在做某件事情時,常感覺很難,甚至感覺力不從心。顯然,他是沒有到被逼無奈的時候,有時候,狠狠地逼一下自己,就會發現,做某件事情不是很難,完全能夠做到。
古人雲:“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有時候你不用心逼自己一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有時候不逼自己一下,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有個人在學會遊泳之前,覺得這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可到了28歲,遇到心儀的女朋友讓他學遊泳,他不得不去學習,不得不逼著自己學習,結果,他很快就學會了遊泳,甚至遊得比女朋友都棒。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會抵觸,會害怕,其實,隻要試著去做,逼自己去做,就會發現,這些事情遠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複雜,那麼困難。有時,一件事情是否能做成,隻是做不做,努力做還是不努力做的區別。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總感覺起床很難。其實,隻要逼著自己起身,就不會感覺起床有多難,也不會感覺在床上有多麼好了。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所以,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不要怕吃苦,每天逼自己早點起床,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在家讀一會兒書,出去鍛煉一下身體。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所以,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不要怕承受苦難,忍受失敗。在遇到失敗的時候,逼自己去接受,在感覺絕望的時候,要逼自己堅持,並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那麼,你會很快遠離困難與困境。
給自己一個高遠的夢想,不要怕自己實現不了;給自己很多個夢想,不要給夢想設定什麼限製,不要害怕自己這也做不到,那也做不到。隻要狠狠逼自己,盡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全部的精力去努力,總有一天,你會收獲成功。
做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擅長的
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有些人打拚了很多年,終於如願以償;有些人打拚了很多年,卻依然離夢想中的生活很遠,夢想依然遙遙無期。於是,有親朋好友就鼓勵他堅持下去。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固然沒有錯,但就怕是錯誤地堅持。為夢想堅持努力沒有錯誤,就怕是在為不適於自己的夢想堅持。
什麼的夢想不適於自己,什麼樣的夢想又是錯誤的呢?
很多人愛說,我不是那塊料,那麼,你到底是哪塊料?你到底喜歡做什麼,你到底擅長做什麼?喜歡與擅長的就是適合的,不喜歡與不擅長的就是不適於自己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做同樣一件事,他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而易舉地做好了,而且做得相當出色;而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則仍然不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不在於後者不努力,而在於他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你不喜歡和不擅長的,自然無法發揮優勢,反之,則能充分發揮你的天賦,達到讓人滿意的結果。
所以,一個有夢想的人,先別急於給自己的夢想定位,而是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有哪些優勢。
有一隻可愛的小鴨子,它的父母為了讓它能全麵發展,就將它送進了動物學校。
小鴨子最喜歡的,最擅長的就是遊泳了。每次遊泳,總是名列前茅。小鴨子最不喜歡的,最不擅長的就是跑步了,一上跑步課它就感覺非常不爽,非常鬱悶。
但是鴨爸爸和鴨媽媽要求它什麼都學,什麼都要學好。小鴨子隻好每天垂頭喪氣地到學校上學。見它不開心,老師就問它:“是不是在為跑步太差而煩惱?”小鴨子點點頭。
老師說:“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你的遊泳是強項,你以後可以專心練習遊泳,發揮你的特長。”小鴨子聽了老師的話,可高興了。以後,它專心練習遊泳,在一次全區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一顆鑽石,如果放錯了地方,可能一文不值。如果將一塊木頭放在正確的地方,則可能傾國傾城。
如果你正在夢想的路上出發或一路狂奔,一定要審視一下自我,要看清自己的優勢,要明白自己的喜好,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優勢來確定夢想。
人不能不樹立夢想,也不能盲目地樹立夢想,要在了解自己喜好與優勢的基礎上去確立,要做自己感興趣或喜歡的事情。隻有將夢想樹立在熱愛與喜歡的基礎上,才能以更大的熱情與激情去為夢想而努力。
有兩個少年在洗手間不期而遇,一個少年問另一個戴帽子的少年:“朋友,有手紙嗎?”
“有!給!”戴帽子的少年邊說,邊給了那個少年一些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