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輩子,總要為夢想拚搏一次(1 / 3)

莊子說:“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在短暫的一生中,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為夢想孜孜以求。所謂人各有誌,凡事不強求,但如果你有夢想,就要為自己的夢想拚搏,為夢想而奮鬥,在夢想中放飛自我,這樣的人生才算沒有虛度,才有意義。

一輩子,總要為夢想拚搏一次

莊子說:“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很短,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我們總要為夢想打拚一次。

有一首歌《飛得更高》,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歌中唱道:“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狂風一樣舞蹈,掙脫懷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翅膀卷起風暴,心生呼嘯,飛得更高!”

而一個人要想飛得更高,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不遺餘力地為夢想拚搏,全力以赴地為夢想打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為夢想拚搏。而有的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敢於追求夢想,為了夢想以狂熱的精神付出巨大的努力。

的確如此,為夢想努力拚搏一次,是值得的。

看過一期最著名的電視選秀節目《英國達人》。節目開始時,隻見一個相貌平平,打扮得有些土氣的中年女人上場了。這個其貌不揚的女士就是蘇珊·博伊爾,一個有夢想的女人。

但博伊爾的追夢之路,卻是一波三折。

博伊爾出生時,因缺氧導致腦部受損,影響了以後的學習,加上她相貌不出眾,從小就是同學嘲笑、欺負的對象。

再後來,母親生病了,由於要全心照顧母親,博伊爾隻好將自己的歌星夢暫時擱置了起來。

但在心裏,她從沒有想過放棄自己的夢想,從沒想過要放棄歌唱。前兩年母親去世了,博伊爾又重拾了自己的夢想,致力於成為一名專業的歌手。

而參加這場選秀節目,則是在她母親過世兩年後的首次演唱。

演唱前,有評委問她:“你的夢想是什麼?”

博伊爾回答道:“像音樂劇著名演員伊蓮·佩姬那樣,做一名專業的歌手。”

聽博伊爾這樣說,評委與台下觀眾都有些不以為然,甚至有一些觀眾喝起了倒彩。

但當她開始演唱《悲慘世界》裏的曲目《我曾有夢》時,觀眾立馬發出了由衷的讚歎。很快,經久不息的掌聲就一浪高過了一浪。聽了博伊爾如天籟之音般的歌聲,評委們更是大跌眼鏡,給了她三個“YES”!

這三個“YES”,意味著博伊爾離夢想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有的人夢想成為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的作家,有的人夢想成為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有的人夢想成為馳騁商場的商人,有些人想當一名音樂家,還有些人想當一個勇敢的探險家……不管要實現什麼樣的夢想,都需要全力打拚。

在我們身邊,很多人有自己的夢想,可卻害怕去實現,確切地說,是害怕通往夢想途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與失敗,而一直對自己的夢想猶猶豫豫。

其實,人做每件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夢想也是如此,沒有人的夢想是輕而易舉地成為現實的。人要實現夢想,總要經曆挫折與失敗,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有夢想的人,不應該害怕挫折與失敗,更不應因此而不去努力。

一個人在為夢想打拚時,遇到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你白發蒼蒼,回首往事時,會心生無限悔意——“當初,我應該全力以赴,如果我全力以赴,可能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夢想是風,行動是帆。隻要我們有夢想,就應該為夢想全力打拚,不管現實有多麼無奈與殘酷,不管通往夢想的路上有多少失敗與挫折,我們都要努力奮鬥,直到自己的夢想之花燦爛開放。

《真心英雄》中有這樣的歌詞:“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鍾,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貝多芬的夢想是成為音樂家,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他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過,但即使是麵對失聰這樣巨大的絆腳石,他也沒有退縮,而是以極大的熱情創作音樂。他以超人的毅力創作了《英雄》《命運》這樣充滿悲劇色彩的交響樂,還在他生命中最艱難的那段時間裏譜成了不朽的《歡樂頌》。

一位偉人曾說:“人們臨終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這一輩子啊,太短了。”在短暫的一生中,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為夢想不斷努力。人生有很多活法,但沒有為夢想全力打拚的人生,最沒有價值與意義。當人們站在生命盡頭,驀然回首時,總是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沒有實現。此時,他們真正後悔的,多是沒能盡100%的力量實現夢想。可再後悔,也已經晚了,來不及了。

如果你有夢想,如果你還年輕,不要等待,也不要悲觀,而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要敢於盡情揮灑人生最美的年華,要敢於在青春歲月中,努力為夢想打拚,為夢想舍棄一切。這樣的青春也許不奢華,也許有些淡淡的苦,但卻最光彩奪目,最無怨無悔。

為夢想,該吃的苦一定要吃

很多人喜歡喝咖啡,為咖啡的芬芳所迷醉,可在喝咖啡時要加很多糖,因為他們喝不了咖啡的苦味,或是不喜歡那或濃或淡的苦味。

也有一些人喜歡喝咖啡,是喜歡它芳香中暗藏的苦味。因為在他們看來,苦才是人生的真諦。有時,苦就是甜;有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一朵花在綻放時,需要忍受撕裂之苦,一個薪芽在萌發之時需要飽受鑽泥之痛,一隻蝴蝶在化蛹成蝶之際要忍受蛻變之苦。

很多人不願吃苦,不想吃苦,不能吃苦。但一個有夢想的人,必須要學會吃苦。在為夢想而打拚的時候,需要吃苦耐勞,吃盡天下必吃之苦。一個有夢想的人,要甘於為實現夢想艱苦奮鬥,付出辛勤的勞動。

許多年前,一個女孩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讓她想不到的是,上司竟然安排她去洗廁所,並且要求女孩要將馬桶洗得光潔如新。

可來酒店之前,女孩沒有洗過一次廁所。所以,對於她來說,這是一件苦差事。每當她用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她的胃裏立馬翻江倒海,惡心得想吐,卻又吐不出來。

一時間,她不知如何是好了,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

正當她進退兩難之時,一位前輩及時地出現在她的麵前。前輩一遍遍地擦洗著馬桶,直到擦洗得光潔如新。

從此以後,女孩子像換了一個人,開始努力地洗廁所,並暗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

有了夢想的女孩,開始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慢慢地,她的工作質量也能與那位前輩比肩了,並由此邁出了人生最堅實的一步。

幾十年光陰一瞬而過,後來,女孩成了日本政府的高級官員。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做一個有夢想的人,必須先學會吃苦,先有吃苦精神,這樣,才肯為夢想全力以赴。

看戲的人,多有這樣的體會,戲到深處時,多一言不發,一門心思地靜心看戲,此時,台上唱戲的主角就會漸入佳境,彰顯自己非凡的功力。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一個名角的成功,靠的多是平時堅持不懈的刻苦練習。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在困難與挫折麵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

有些人,因怕吃苦而選擇退縮;有些人不怕吃苦,就會選擇勇往直前。選擇不同,自然結果不同。不能吃苦的人,通常會放棄夢想;能吃苦的人,通常迎難而上,一路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這樣的人離夢想會越來越近。

東漢時候,有一個叫孫敬的人。他年輕時誌存高遠,勤奮好學,特別能吃苦。

最讓人佩服的是,他讀書比普通人要努力得多,經常關起門讀書,甚至是廢寢忘食。但他也像普通人一樣,讀書時間一長,會感覺累,有時困得直打瞌睡。

為了不影響自己讀書、學習,他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找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他困了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就會把頭皮扯痛。感覺痛了,他的大腦就會清醒,於是,他就繼續讀書學習。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他成為了著名的政治家,也留下了一個流傳千古的頭懸梁的故事。

夢想是春天裏最嬌豔動人的花,是夏天最婆娑的樹枝葉,是秋冬時節晶瑩的遐思和暢想,除了艱苦奮鬥的付出,沒有什麼能澆灌它們,成就它們。

很多人感覺吃苦很不爽,其實,有時多吃一些苦,多遇到一些挫折,是一種曆練,一種資本,擁有這種資本,人生才能從容不迫,夢想才有可能變為現實。

1992年的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他與幾個合作夥伴一起,成立了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創業伊始,入不敷出。那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可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隻有700元。要是換了別人,可能早就收攤撤人了。

能吃苦的馬雲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小商品,不管多苦多累,什麼能賺錢,他就做什麼。

1995年,他的翻譯社開始賺錢了,馬雲也為日後的再次創業打下了基礎。

某知名女作家說,“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必須要學會吃苦,學會等待。”如果你努力奮鬥,能吃苦,夢想就會帶你在成功的路上勇往直前,直到創造非凡的奇跡。

1867年11月7日,居裏夫人出生在波蘭華沙市的一個教師家庭。她10歲時,母親去世,家境一時陷入貧困之中。但這樣的家庭環境,卻培養了她吃苦耐勞的個性。

1897年,居裏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爾發現鈾具有放射性的報告,這讓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為了證實鐳的存在,居裏夫人與居裏在一間夏天很熱,冬天特別冷的破舊棚屋內,做各種研究工作。自1898年到1902年,他們兩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從幾十噸鈾瀝青礦廢渣中提煉出十分之一克純鐳鹽,並測定了鐳的原子量。1903年,居裏夫婦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